中國日報網消息:為適應中日韓三國建立伙伴關系后的新形勢,中韓經濟發展協會理事會認真研究后,經代表大會通過提出更名申請并獲外交部和民政部批準,于2009年8月27日由中韓經濟發展協會更名為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并將于12月22日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成立招待會,屆時,協會榮譽會長及日本駐華使節、韓國駐華使節等中外嘉賓將出席招待會。
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是中國外交部主管的全國一級非盈利社團組織,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韓經濟發展協會,中韓經濟發展協會成立十六年來,多次為天津、無錫、重慶、山東、河北、承德、邯鄲、秦皇島、燕郊等地方政府舉辦赴韓招商活動,促成韓國聯合鐵鋼LS集團,世源精工株式會社、韓國現代、浦項等在華投資項目,中韓經濟發展協會通舉辦“中日韓經濟交流國際促進大會”、“韓中經濟第二屆論壇”、“中韓合作大論壇”、“民營企業、民間商會‘責任與和諧’中韓企業家論壇暨項目推介會”等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論壇,加強了中韓企業家們的了解與互信,促進了合作與發展。
協會通過與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等合作舉辦“構建和諧社會。民營企業依法維權論壇”等系列活動,不僅提高了民營企業依法維權方面的認識,也切實為企業解決了維權方面的問題。同時為許多在華企業如三星、LG等提供維權服務,挽回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維護了中國法律尊言。
近年來,中韓兩國不僅經貿發展較快,文化交流也有迅猛發展,自2000年舉辦“韓流中國風尚大典”,在北京和韓國分別多次舉辦了書畫展和當代藝術交流展,不久前,協會還參與了天津國際演藝博覽會的運作。協會通過多途徑加強與韓方的聯系,與大韓貿易協會北京代表處、韓國大使館、大韓貿易振興公社、韓國CEO協會、韓中交流協會、韓國IOA協會等韓國社會團體及韓方各界人士進行互訪,增進了解,加強友誼;與日本隊駐華大使館、日中交流協會、日本在北京人會、日本經濟協會駐京代表處進行互訪、座談、為加強中日、中韓間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多年來,協會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活動”,并與中國社科院農村研究所、中國縣鎮經濟促進會及韓國有關協會合作,引薦韓國新農村運動的成功經驗,先后走訪了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的數十個市、縣、鄉、鎮,拜訪了中國農業部及省市縣的業務主管部門,舉辦專題報告會,贈送優良種苗,開展項目合作等綜合支農活動,受到了上級的肯定。
更名后的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將繼續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進一步開展以日本和韓國為主的對外經貿文化活動。
相關資料:
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的日文譯名是:中日韓経済開発協會。韓文譯名:?????????。英文譯名:China-Japan-Ko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榮譽會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原國務委員唐家璇、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趙南起、羅豪才、李蒙。
名譽會長有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國家司法部原部長鄒瑜、商務部原部長石廣生、國家民委原主任李德洙、外交部原常務副部長田曾佩、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原政委張秀夫、中國貿促會原會長鄭鴻業。
協會成立顧問委員會,原國家部委領導四十五位同志聘為高級顧問。
協會會長為前大使王泰平。
協會下設機構有:辦公室、經濟聯絡部、文化聯絡部、公關部、信息交流部、國際交流部、法律咨詢部、中小企業促進部、中小企業專業委員會、書畫專業委員會、演藝專業委員會及青島代表處。
協會宗旨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開展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增進中日韓三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三國伙伴關系的發展,服務于我國的外交工作和經濟社會建設。
業務范圍是:同日本、韓國商社、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廣泛建立聯系,溝通并拓展合作渠道;了解日本、韓國的經濟形勢和政策,介紹三國相關情況和政策法規,為協會會員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和法律協助;為開展經貿科技合作、人才培訓和項目投資牽線搭橋;舉辦展覽展示,組織互訪和考察;出版日韓文刊物和資料;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