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湖南農業國際合作花開五大洲,雜交水稻成為經濟外交的“王牌”。據統計,在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貿易環境大動蕩的背景下,湖南去年農產品進出口總額4.63億美元,同比增長9.9%。
湖南的雜交水稻作為我國一張“經濟外交王牌”,在與廣大亞非拉國家互利合作中發揮了獨特作用。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雜交水稻專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多次赴越南、緬甸、印度、美國、菲律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比利時、新西蘭等地推廣雜交水稻技術,為3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上千名技術人才,有效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以國家合作項目為平臺,推動企業“走出去”。通過國際糧農組織的“南南合作”項目、中國政府援外項目和雙邊政府互利合作項目等形式,全省5年來實施農業國際合作項目7個。湖南援外農業項目得到受援方高度稱贊,同時推動了湖南農業經濟的提升。中南美洲、非洲等地區對湖南農作物良種、農資、農機具采購額連年遞增,雪峰種業在柬埔寨開展雜交西瓜種子生產,金健米業在泰國開展優質米加工,湖南茶業、唐人神、益華水產、湖南三利等企業出口額穩步增長。
在“走出去”的同時,也積極“引進來”。國際經濟組織對湖南省農業投資遞增,湖南省財政廳農業綜合開發辦引進世行貸款,共同扶持雜交水稻、肉牛胚胎分割等高科技項目,共惠及10萬農戶。
來源: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記者
馮志偉
方姝陽)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