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行業話語權
每次漲價,洋奶粉品牌給出的理由幾乎都是成本大幅上漲,即原材料漲價或運輸成本漲價。但這個說法遭到部分業內人士的質疑。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認為,奶粉成本上漲幅度沒有企業說的那么高。他舉例,國內奶粉原料年初價格是每噸2.95萬元,目前是3.1萬元/噸,國際奶粉原料現價每噸3.2萬~3.3萬元,每噸比年初上漲1000元~2000元,“即便加上運費,上漲幅度也就4%~5%”。
而對于本次漲價“配方升級,包裝更新”的說法,王丁棉也不認可:“盡管根據新國標,多數企業的營養素含量都會要調整修改,會帶來包裝上的變化。但衛生部根據標準修改情況,過渡期設置比較合理,對大公司不會造成過多的成本壓力。”
王丁棉認為,所謂成本上升和升級配方導致奶粉價格漲價的說法站不住腳,“現在的情況是,更多的是廠家試圖通過漲價來追求利潤最大化”。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乳業分析師陳連芳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廠家的說法只是表面原因,經不起推敲。“廠家經常說因成本問題漲價,但當原料奶價格下降時,奶粉的終端價格仍舊照漲不誤。如2009年上半年很長一段時間,原料奶的價格都是在下降的,但仍有不少奶粉在漲價。”
“真正影響到奶粉價格的,最直接的就是供求關系,其次才是成本因素,”陳連芳說,“奶粉成本占總定價的比例并不是太高。成本不是影響奶粉價格的直接元素。”
眾所周知,在經歷“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后,市場對國產奶粉品牌的信心一度跌至谷底,而這則給洋品牌布局中國市場提供了很好時機。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美贊臣、惠氏、多美滋、雅培、雀巢等洋品牌已經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基本控制了中高端領域的話語權。
一個事實是:盡管洋奶粉價格持續上漲,但是進口量卻沒有下降。2010年1月~4月干乳制品進口量同比增長30.15%,進口金額卻同比增長81.45%。
不僅如此,眼下,這些洋品牌還瞄準之前由國內品牌占據優勢的中端市場。2009年3月,雅培在廣州建立工廠,專門生產袋裝奶粉。
王丁棉認為,隨著洋奶粉市場份額和行業話語權的加強,未來漲價事件還會時有發生。
來源:中國經營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