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投入巨大,“民生十條”政策的受益人群覆蓋面還十分廣泛,涵蓋了留守兒童、老人、農民、農民工、低收入群眾,據統計,全市將有2000多萬人會在“民生十條”中直接受益。
為什么我市要以如此大的力度解決民生問題?市委副書記張軒對《決定》作說明時說:一方面,這是完成“314”總體部署的需要,特別是要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和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如果不把著力點放在解決民生上,則無異于癡人說夢。另一方面,解決民生問題,也有利于推動發展,可為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提供持久動力。此外,解決民生問題,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
效率之高
“兩翼”“一把手”連夜算增收賬,專場演出提振“精氣神”
兩天的會期緊湊高效,但晚上,各位參會的區縣黨政“一把手”也沒有閑著。24日晚,結束一整天的會議,17個“兩翼”區縣的書記、區縣長顧不上休息,又趕到市委小禮堂———市委書記薄熙來要聽聽大家“萬元增收工程”有什么實招。
梁平縣委書記李志雄第一個發言,說起梁平的柚子、鴨子、竹子就滔滔不絕。黔江區長楊宏偉說:“林權改革后,林下養雞、養鴨,種中藥,只要想辦法,農民增收門路很多。”秀山縣委書記張澤洲向薄書記匯報,今年土雞養了600萬只,金銀花種了23萬畝。石柱縣委書記盛婭農圍繞“苦”和“辣”,一一介紹縣里招來的黃連、辣椒、中藥材深加工項目……
會議規定每人發言5分鐘,但每個書記、區縣長談起農戶增收就“剎不住車”,薄熙來不斷插話與大家交流,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時間已至深夜。
25日,全委會通過《決定》。目標既定,責任不輕。當晚,市委三屆七次全會專場文藝演出在人民大廈舉行,來自我市機關、企業、學校、社區的16支隊伍引吭高歌。演出即將結束時,薄熙來等市領導及40個區縣的書記們登上舞臺,與數千觀眾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書記這是給我們鼓勁加油,提振精氣神呢!”走出人民大廈,各區縣黨政“一把手”無不精神飽滿,“接下來,準備打一場硬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