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自娛自樂 (記者 唐學波 攝)
無公害蔬菜 (記者 唐學波 攝)
“院民見我們去都鼓掌歡迎,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在全社會和全民中積極倡導,以此形成淳樸的民風和良好的社會風氣。為此永城市制定了市鄉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對口慰問敬老院實施方案,市直各單位及中小學、兩大集團、醫療單位每年要定期慰問,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幫助。鎮直屬單位、企業、學校、行政村分批分月對本鎮敬老院進行對口慰問幫扶。鎮黨委政府每年要對敬老院做一兩件實事,馬牧鄉鄉長崔吉宇在談到對敬老院的支持時說:“愛老敬老是傳統美德,市委市政府下大力度建設敬老院,我們也是全力支持,由黨委副書記主抓此項工作,定期組織人員到敬老院慰問,為敬老院捐款,對其用地和基礎設施建設,一路綠燈,每年院長定期向鄉鎮領導匯報工作。通過近幾年發展,敬老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院民見我們去都鼓掌歡迎,這在以前是沒有的,我們也感到高興?!?/p>
近年來,永城市民政局、團市委聯合舉行“青春共創夕陽紅”活動。組織廣大青年和中小學生,編排優秀節目,送文化下鄉,慰問敬老院。2010年春節,市統戰部、工商聯組織會員企業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向敬老院捐款捐物達20多萬元。
慰問制度的形成和落實讓敬老院不再冷清,讓老人們不再孤單,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得以傳承,在全民中形成了良好氛圍,使社會更加的和諧。
“把敬老院打造成老人們幸福生活的溫馨港灣”
四年間的艱苦奮斗,永城人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路,四年磨一劍,日夜的辛苦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贊揚和認可。近年來,該市先后有1所敬老院被評為省級文明示范敬老院,2所省級文明敬老院,10所市級先進樣板敬老院,集中供養老人3773人,供養率達44%。
敬老院的建設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民心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需要幾代人延續完成,“永城模式”為敬老院建設做出了榜樣,但今后的路還有很長,需任重而道遠,要我們不斷努力。
該市副市長陳體秀告訴記者:“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敬老院管理科學化,服務規范化、居住賓館化、生活多樣化的目標,,要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把全市的五保老人都集中供養起來,把敬老院打造成老人們幸福生活的溫馨港灣。”
記者感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永城的敬老院里,記者看到的處處是和諧、處處是感動,從老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大家對新生活的贊美,其實他們需要的并不多。敬老院工作是我們應該做好的分內之事,把分內之事做好,我們就會收獲分外的感動和贊美。在永城,他們真正做到了為老人“有所養,有所醫,有所為,有所樂”。永城堪稱榜樣。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唐學波 實習生 杜帥鵬)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