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師大物理系太赫茲光電子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發小組成員在做太赫茲時域光譜系統實驗。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一個小學生書包大小的儀器,可以將方圓百米內的風景變成三維數字信息,“吃”入腹中,再通過電腦原景重現;肉眼無法看到的太赫茲射線,可以輕松穿透衣物,檢測爆炸物、毒品,還不傷害人體……這些神奇技術都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科研團隊。該校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堅強保障。
首都師范大學校園內,處處洋溢著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在三維獲取與應用實驗室領軍人物劉先林院士的眼中,自己獲得的眾多榮譽都抵不上“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在他的帶領下,實驗室團隊干勁十足,研制出國內首臺便攜式三維激光全景掃描系統,借助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載、車載輕型航空數字相機,測繪人員無論走到哪兒,都能將周圍的環境“搬”回家,先進的技術把古老的北京變成“數字”,在電腦中呈現全景三維可視化圖像。
“這個航空數字相機的精度是國外同類產品的兩倍,鏡頭還能變焦,一面市便打破了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與市場的雙重壟斷,為我國開展虛擬旅游、城市規劃、地震災害處置、監測城市地面沉降等方面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實驗室負責人李小娟自豪地說。
這個實驗室的24名成員中,有16名黨員,他們成為實驗室的主心骨和主力軍。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發生后,實驗室團隊中的黨員帶頭,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連續20多天馬不停蹄,出色完成了國家遙感中心交付的遙感災情監測任務。
張存林是首師大太赫茲實驗室的負責人,他所領導的實驗室中,共產黨員占八成。從2001年籌建實驗室以來,張存林和他的團隊就沒有過休息日,不懈的努力終于使他們在國內唯一擁有了紅外熱波無損檢測技術。這項技術應用在機場安檢中,不僅不會傷害人體,而且能夠輕松穿透衣物,檢測出爆炸物或毒品。此外,該技術還可對火箭發動機關鍵部件、特種航天材料等進行無損檢測。
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雪表示,正是該校廣大黨員結合教學科研實際,在本職崗位上爭先進、在日常工作中創優秀,激發、凝聚和提升了黨員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創造力,才使得學校的科研和自主創新水平有了突破性提升,為學校的科學發展,更為建設科技北京、世界城市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記者劉昊)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