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管的“突圍”之路?
北京城管看似簡單的人事調整,再度引發了公眾對于“城管警察化”的普遍憂慮。
對于已經在基層“掃了7年大街”的城管白原來說,這幾天北京城管“將由公安代管”的新聞,就像一陣風,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任何改變。
他一如往日地和街頭的小商小販、黑摩的、渣土車打著游擊戰,這些和他斗爭了7年的無照攤販比任何人都更加敏銳地感受著外界的動態,并據此改變他們的求生路徑。
7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與市政市容委共同宣布了對新任市城管執法局局長的任命——由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總隊長李潤華兼任。
同時,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王連峰介紹,城管執法管理體制或面臨調整,將“有很大的變化”,可能“由公安代管,但不是納入公安隊伍”。一時輿論嘩然。
然而這一變化在短期內并沒有改變白原和小販們的對峙關系?!靶∝湺贾肋@就是拉大旗作虎皮,不能拿他們怎么樣,”白原說,“最多只是讓公安在聯合執法的時候更積極一些?!?/p>
2006年8月11日,北京無證小販崔英杰暴力抗法刺死城管李志強,引發公眾和城管內部對于執法手段和方式的反思。4年過去了,城管改革在繼續,而強制力缺乏和體制不順的矛盾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時間久了,游商都知道你什么都做不了,你一暫扣他的物品,他就大喊城管打人了?!卑自J為,缺乏執法手段已經把基層城管逼入絕境。
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王連峰在今年6月的一次公開活動中亦承認“執法手段缺乏”是“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改革”中的主要問題。
在公安治安大隊長兼任城管局長這一看似簡單的人事調整背后,是幾年來北京城管試圖在體制上和策略上解決矛盾的重重努力:執法權的擴張、獨立地位的爭取、人員編制的擴大和換血。
城管警察化?
8年前,白原是一名人民警察。1年后,他成了一名城管,一當就是7年。
巨大的落差曾讓他難以接受:每天在大街上掃蕩,和小販只能斗智卻不能斗勇,有時說干了唾沫也沒用?!罢f說,他不走我走。”白原笑言自己得有點“阿Q精神”。
這些和“天下安危系于公安一半”的地位實在相去甚遠。做了7年城管之后,他越發覺得,光靠這種“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辦法,是遠遠不夠的。
在“北京城管公安化”的新聞出爐的這些天里,白原認真看了論壇里每一條批評,卻一言不發?!岸颊f城管權力大,我們要管的是很多,但哪個是好管的?”
用白原的話來說,城管在誕生之初,就是將工商、市容、環保等部門“最難管的”,針對“弱勢群體”的處罰權集中。經過2002年、2004~2005年的兩次大規模擴權,北京城管的職權已經從原來的5方面94項行政處罰權發展到14方面共308項行政處罰權。
而這一職權集中的過程,在白原看來,與其說是“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不如說是“相對集中社會矛盾”。
幾年前,白原在對違規駕駛的渣土車的處罰中曾遭到過一次圍攻。他站在渣土車前面,故作鎮靜,卻聽到旁邊的人毫無顧忌地大喊:“你就開車吧,軋死了他我負責!”
“這時候就得保持沉著冷靜,”白原回憶道,“關鍵時刻就得要拿出玩命的勁來,你要讓他們看出你害怕了,那你就懸了?!?/p>
對違規渣土車的處罰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在這些違章行駛者的背后,大都是類似黑惡勢力的組織,還有更多時候是面對精明的無照小販的無奈。白原認為,強制手段的缺乏已經讓城管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
之所以無計可施,是因為相對于14方面共308項行政處罰權,現行法律規定城管的直接強制執行權僅為8項(均為強制拆除或清除)。最為關鍵的是,《行政處罰法》第16條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從這個角度理解,清華大學行政法副教授田思源認為城管內在就有“警察化”的沖動:“執法權的范圍擴大,又缺乏強制手段,客觀上必然導致強制力的擴張?!比欢?,這樣一種擴張的思路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城管是站在第一線和最弱勢的老百姓直接沖突,它如果有警察權,只會激化這種矛盾,引發和社會更大的沖突?!?/p>
沖突,在城管和小販之間從來是常態。在崔英杰刺死海淀區城管大隊副隊長李志強之后, 2008年11月27日,北京天安門地區,18歲的少年曹強發小廣告時,被兩名城管隊員追至河邊,墜河溺亡。這兩起“你死我亡”事件的發生引發了公眾質疑城管執法手段的呼聲。某種程度上,這些案例既解釋了城管警察化的內在動因,也警示著它可怕的后果。
田思源曾經多次參加北京市城管局關于執法權的研討會,并為他們編寫過一部培訓教材,他透露:“城管這些年始終在爭取警察權。幾年前,北京城管就曾經想把這個權力要過來,但是這樣就牽涉修改法律,這是不可能的?!?/p>
北京城管“退而求其次”之舉也并非最近才有,2007年為了整頓即將到來的奧運期間的城市秩序,北京市城管就曾經開展過與公安、工商等部門的“捆綁式”聯合執法,宣武公安分局、公安交通支隊更是有共10個民警常駐宣武城管大隊,參與日常城管執法工作。這一業務協助的關系亦延續至今。而此次公安治安隊長兼任城管局長的做法,在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熊文釗看來,也是一種“試圖通過高層協調帶動業務協作關系的人事變動”。
然而,即便只是人事變動上的試探之舉,已經足以引起公眾的巨大反應,多家媒體撰寫社論警惕“城管警察化”,關于此事的討論亦成為網絡熱詞。
對此,田思源旗幟鮮明地反對:“城管的主要任務是服務,警察的主要任務是維穩,城管變警察,絕不是為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