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降低基本藥物價格難解“看病貴”
宋瑞霖說,現有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收錄的307種基本藥物,有65.6%的品種單價在10元以下,基本藥物已經屬于廉價藥品。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2009中國衛生總費用研究報告》披露,307種基本藥物占醫保報銷品種七分之一,根據匡算,如果在包括公立醫院在內的全國30%的醫療衛生機構推廣使用基本藥物,按使用比例70%估算,總費用基本在260億元左右,僅占全國藥品費用總支出的4.2%。顯然,單純依靠降低基本藥物價格難以根本解決“看病貴”問題。
石家莊制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說,國內由小企業靠低價擠占的市場,在“以藥養醫”的背景下,將拱手讓給外資企業。目前專利過期的國外原研藥在我國依然受政策保護,與國內藥品區別定價。以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為例,國外羅氏制藥生產的過期專利藥“羅氏芬”的定價高達90多元,而國產的仿制藥卻僅有四五元,兩者的價格差了20倍。國家應考慮從價格政策方面實施改革,讓超過專利期的藥品不再享有超國民待遇。
宋瑞霖說,目前政策允許醫院藥品在出廠價格基礎上上浮15%,這樣,高定價的外資藥品很自然地就占領市場。資料顯示,上海、北京等十余個大城市三甲醫院外資藥品比例占74%以上。
一些醫藥企業負責人建議,應改變“藥價虛低”局面,建立藥品補償機制推進醫改健康進行。當藥品出廠價與成本價出現差虧時,政府就給予藥企一定補助;同時,培育一批能夠生產供應基本藥品的藥企,在稅收方面給予適當優惠,保證低價藥品市場供給的充足性和持久性。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