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多措并舉方能化解虧損困局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解決發電集團特別是火電企業虧損的關鍵,在于要加快電價機制改革,從根本解決“市場煤、計劃電”的窘困;同時從企業層面講,發電企業也要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發展水電、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并推動煤電一體化重組,積極主動地闖出一條自我解困之路。
“我國電價機制改革正在悄然展開。”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在10月30日舉行的北京2010“能源經濟發展”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國家發改委最近推出的“階梯電價方案”為電價機制改革拉開了帷幕,但令人困惑的是,卻有許多人對此發出批評甚至反對的聲音。
舒印彪介紹說,階梯電價改革方案把戶均用電110度定為第一檔,即基礎電價;110度至210度為第二檔,每度電加價5分錢。如果按一般家庭每戶每月用電超出基礎電量30度,每月多支出電費1.5元,有不少人卻對此有意見。“我們的改革要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打手機與朋友多說兩句話所花的費用可能就超過1.5元,我們對于電價改革為何不能多一份支持呢。”
從企業層面講,近年來,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推動下,同時也在現行價格機制的“倒逼”下,以五大發電集團為首的我國電力企業調整結構的力度不斷加大。一方面,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火電機組被關停。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國已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077萬千瓦,超額完成了原計劃關停5000萬千瓦的目標,每年可節約原煤8100萬噸。
另一方面,水電、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快速增長。中電聯《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水電、風電比重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51和1個百分點;火電比重降低1.51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水電、核電、風電完成投資分別同比增長6.23%、15.48%、54.94%,水電、核電、風電合計投資額比重達到61.96%,比上年同期提高4.03個百分點,反映出清潔能源投資力度繼續加大。
與此同時,許多發電集團為擺脫虧損困局,積極向“上游”尋求突圍,探索煤電一體化之路。其中探索最為成功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中電投集團。在2002年底廠網分開之初,中電投從資產質量到企業效益都是名副其實的“小弟”,但到2010年上半年,來自國資委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電投一躍成為排名首位的“大哥”。分析企業發展壯大的原因,陸啟洲說:“我們這幾年闖出一條‘以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新路子。”
但陸啟洲同時認為,推動兼并重組,實現煤電一體化經營,實際上是一種非市場化的“無奈之舉”。他說,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專業化成本最低,煤炭企業擅長挖煤,發電企業搞發電是內行,按道理本不應該相互滲透。但在我國當前能源管理體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框架下,發電企業受困于電價,不得不向上游煤炭、運輸等領域尋求聯營,以拓展生存空間站。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