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10天的2010中國長春首屆收藏文化博覽會日前落下帷幕。展會掀起的熱潮印證了一句老話:盛世流行收藏。近年來,我國民間收藏正呈現日漸升溫態勢,無論是電視鑒寶節目的走紅,還是“馬未都現象”的出現,都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民間收藏的熱度。民間收藏既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經濟現象。對于“收藏經濟”這一新興產業,如何加強合理引導,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使其健康發展,是一項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藏博會”折射民間收藏熱潮
2010中國長春首屆收藏文化博覽會開幕以來,引起了各方關注,展會每天都是人流如織。8000平方米的展廳吸引了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緬甸、中國香港和臺灣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參會。一時間,全國各地收藏人士云集北國春城探討收藏業的發展,200余家中外客商為廣大收藏愛好者帶來了一場收藏盛宴。
“藏博會”的盛況是我國民間收藏熱潮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推動下,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載體之一的收藏文化逐漸升溫。
“藏博會”組委會主任曹文慧告訴記者:“舉辦民間收藏文化博覽會,可以使我們在傳播民間收藏文化的同時,發掘這其中巨大的‘收藏經濟’。”
收藏在給人們帶來文化享受的同時,也正在發展成為一項新的產業。有關資料顯示,自2004年以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為20%,超過風險系數較高的股票和房地產。如此高的投資回報不僅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而且吸引了金融資本的介入。國內許多銀行為貴賓客戶提供藝術品收藏投資咨詢服務,引導新的投資方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些專家普遍看好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他們認為隨著我國民間收藏文化的逐步升溫,預計“收藏經濟”在未來將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其產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