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1-10月份以來全國房地產投資累計達到45621.96億元,占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4%。而據記者統計,在增量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增量占比31.85%,貢獻近三成。這或許從數據方面驗證楊現領的觀點:若房地產價格當真下調20%,將對明年GDP的增長起到重大影響,因此,樓市調控有“點到即止”的可能。
最終,對政策的把握或將決定著房企的未來。長江證券地產分析師蘇雪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針見血的表示,對房價下跌幅度的預期與估計并無實際意義,存在于房地產市場的最大變量仍舊是樓市調控政策。據他介紹,目前投資投機性需求仍舊存在,調控暫時壓制住了這一部分需求,但一旦政策放寬,房價存在上行壓力。因此,在他看來未來調控政策或許會越來越緊,而在持續的調控政策下,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雙方均有可能發生變化。
房價下降20%
經濟無法承受之重?
除去在樓市調控走向這一前提假設方面存在分歧,對于房價下調20%這一數字,以及未來所造成的后果和影響,也存在爭議。
談及“房價下調20%”這一擾動市場神經的數字時,劉元春首先強調的是,模型測算結果是“接近20%,應該說是百分之十幾這樣的一個幅度”。而值得注意的是,劉元春指出所謂房價下調20%,并非是通過房地產價格指數所反映出來的下調幅度,“房地產價格指數是存在很多問題的”。而房價的下調,也未必會直接降價,而是以各種方式,諸如折扣等優惠手段“隱性”的表示出來。
即便如此,近20%的房價跌幅也將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除去上文所提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外,華創證券分析師楊現領從居民財富角度對這一數字進行了質疑。據他介紹,房價大幅下跌對家庭財富造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目前高通脹帶來的影響,目前房地產是居民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形式,遠大于銀行存款及股票資產,其總體規模約是GDP總量的近2倍。而房價若是跌價20%,那么對家庭資產所帶來的沖擊是較難承受的。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都不會放任這一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