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蘇州市民在鳳凰街一家農貿市場內選購蔬菜。從2010年12月1日起,江蘇蘇州市公辦農貿市場對攤位實行租金減半政策,減輕攤主負擔,以降低農產品銷售價格,平抑菜價。這項優惠政策將持續3個月。新華社發(王建康攝)
難題 價格調控難度加大
“蔬菜產區和銷區分離的格局在加速形成,過去蔬菜生產主要是在城市郊區,現在是越來越遠離郊區,城市蔬菜的自給率嚴重下降,像這幾年北京、天津的蔬菜種植面積下降了近50%,上海下降了近20%。過去城市自給率高,政府的調控能力強,現在產區遠離城市后就很難調控。在蔬菜生產的這種新格局下,如何進行調控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李國祥認為。
盡管各地的價格調控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蔬菜價格仍在高位運行,一些城市甚至出現城鎮菜價“倒掛”現象。《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中發現,重慶城鎮蔬菜價格存在“倒掛”現象:相比于生活成本,重慶部分區縣蔬菜價格總體高于主城區,而鄉鎮價格又要高于區縣。有關人士認為,重慶區縣、鄉鎮居民收入水平要遠低于主城區,反而要承受比主城區市民更高的菜價,這是亟待解決的不公平現象。同時,價格“倒掛”本身也說明目前蔬菜價格構成的復雜性,這一現象的存在也加大了政府調控菜價的難度。
據重慶農業部門長期價格監測表明,重慶主城區蔬菜價格與部分區縣和鄉鎮相比,相對較低;而在同一縣域范圍內,鄉鎮菜價又要比區縣要高,形成較為明顯的價格“倒掛”現象。以11月以來的青椒批發價為例,重慶主城區盤溪市場價格在2.6元/公斤至2.8元/公斤之間,而云陽縣富正農貿市場價格則超過3.5元/公斤,長壽區晏家農貿市場在3.2元/公斤左右。
相關人士認為,雖然目前政府已出臺加強大城市蔬菜供應能力、減免攤位費、拓寬綠色通道等措施調控菜價。但要解決價格“倒掛”引起的“收入低的群眾反而吃貴菜”的情況,還是要以加快建設與中小城市、城鎮相配套的蔬菜基地著手,提高其蔬菜供應能力。在為大城市建“大菜園”的同時,也要為區縣和城鎮配套建好“中小菜園”,形成完善的蔬菜供應體系,從根本上降低蔬菜價格。同時,還宜加強與區縣、城鎮配套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建設,減少流通環節,增加直供渠道,減少中間成本。
另外,《經濟參考報》記者從遼寧省物價監測部門了解到,近期蔬菜價格與全國一樣出現上漲,與去年同期相比許多品種高出40%左右,綠茄子、土豆、芹菜、甘藍、西紅柿等漲幅同比超過70%,大白菜、芹菜漲幅超過100%,價格調控仍面臨嚴峻形勢:
一是天氣越來越冷,菜價繼續回落空間有限。每到“雙節”來臨,居民對農副產品的需求都會增加,面臨上漲壓力,今后一段時期,調控壓力和當前穩價壓力的疊加效應,會讓物價調控形勢更為復雜,必須做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