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廣州市區內的員村熱電廠有著12年的運營歷史,這座耗資10億元建成的熱電廠二氧化硫排污量一度占所在地區排放總量的45%。眼下,這家電廠轟鳴的鍋爐徹底冷卻了下來,整座工廠停止運作。
“為了保障落實‘綠色亞運’的承諾,我們決定遵照政府的意見,關閉企業。”廣州員村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勇說,“按照規劃,這里將被改造成一個利用巨大工廠車間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地產項目?!?/p>
2004年7月,當廣州贏得亞運主辦權時,這座以加工制造業著稱于世的城市處境尷尬:當年全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滑到國家三級水平,大氣污染治理形勢極為嚴峻。世界曾質疑她是否能夠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比賽環境。
為此,廣州做出了重大決定:改變經濟發展思路,放棄污染產業,推動整座城市乃至珠三角地區從“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上走出去。員村電廠就是落實這一原則的具體成果之一。而在員村電廠背后,還有廣州市從2004年以來陸續關、停、搬的147家大型工業企業。
廣州市環保局污染控制處處長簡鑒陽表示,僅深化工業廢氣污染治理這一項,全市就有6000多家企業牽涉其中;57家企業進行了清潔能源改造工作,全市還有1139家企業的小型燃煤鍋爐被淘汰。
隨著行動的進行,廣州約削減排放二氧化硫8500噸、氮氧化物7000噸、煙塵1300噸,從而進一步改善工業能源結構。
亞組委環境空氣質量保障部部長、廣州市環保局局長丁紅都說,在這一點上,“綠色亞運”既是廣州對世界的承諾和珠三角民眾的強切心聲,也是從“綠色奧運”以來中國對城市發展新認識的又一體現。
他說:“亞運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環保絕不應該是被動應付污染的工作,它應當成為城市乃至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的杠桿與支點?!?/p>
對此,廣州市副市長蘇澤群說,廣州市政府也愿意犧牲經濟利益換取對環境質量的保護與改善。他說:“環境治理就必須堅持對環境違法的‘零容忍’。要么企業消滅污染,要么污染毀滅企業?!?/p>
來自政府部門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7月,廣州環保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50249人次,檢查企業19664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895宗,行政處罰案件2050宗,責令關停企業1018家,罰款總額達4126萬元。
廣州市統計局課題組今年10月發布的亞運經濟影響調查報告認為,僅為確保亞運空氣質量良好而采取的治污舉措,將拉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到6.3個百分點,減少工業總產值450到680億元。
蘇澤群說,進入10月以來,廣州為環境治理而付出的GDP代價總額就達到70億元,“但這一代價是值得的?!?/p>
最新統計顯示,進入11月以后,廣州空氣質量優良率超過97%,高于此前“綠色亞運”承諾指標;與2004年相比,酸雨頻率下降21.5個百分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49.4%、23.3%和29.3%。
環保專家認為,這一成績的取得并不單純依靠工廠和電廠的轉變與關停。北京大學教授、亞運空氣質量保障專家咨詢組成員張遠航說:“如果沒有針對過百萬輛機動車的有效環保舉措,城市空氣和環境質量的改善是不可想象的。”
“目前,廣州全市已裝備了7輛機動車排氣污染移動檢測車,14輛機動車排氣遙感檢測車,在全市設置29個道路抽檢點,這是我們強化機動車排氣污染整治的‘秘密武器’?!睆V州市環保局機動車污染控制處處長李倬說。
李倬說,為了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廣州在借鑒北京奧運經驗基礎上,從11月1日起,除亞運保障車輛和城市正常生產、生活保障車輛外,廣州市籍機動車和進入廣州市道路行駛的外地籍機動車全天實行單、雙號限行。他估算說,為此停駛汽車數量約為74.5萬輛,約占汽車保有量的55.2%。
2010年以來,為了保障亞運期間的藍天白云,廣州市環保部門牽頭,聯合城管等部門,共同向餐飲服務業的油煙污染宣戰,取得了顯著成效,僅海珠區一地,被整治的企業就有近千家。
雖然有望在亞運期間保障空氣質量達到標準,但整座城市的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遠。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說,由于11月間特殊的氣象條件,人們還不能確保整個賽會期間不遭遇灰霾等極端氣象。
廣州的環保官員和專家堅持認為,這座城市的環境質量不會在亞運結束后遭遇“報復性反彈”。丁紅都說,這是因為亞運環保的實踐已經推動廣州乃至珠三角城市的發展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
他說:“我們正在推動環保進入城市規劃,讓環保而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去引領城市變化。環保要改變被動治理的思路,要在宏觀決策上擁有發言權,這是對社會和諧發展、市民生活質量得到保障的根本保證?!?/p>
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攀)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