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陽關路15號被燒毀的老別墅正在緊張重建中
大量難以復制的歐式別墅正在加速老去,幸好,已有不少人開始懂得并試圖珍藏它們。目前,一些地理環境優越、維護尚好的老別墅在二手房交易市場十分吃香,金口路、觀海路等地段的老別墅現已是“一棟難求”,八大關一帶保護情況較好的別墅,市價更是標到了每平方米十幾二十萬的“天價”。一家知名房產網站1月26日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八大關區域在售老別墅均價121042元/平方米,比上月增長了5.43% ,其中第一海水浴場附近的一套別墅,賣家給出的價格高達1.4億元!
房源少12萬元只能買一平米
由于地理環境優越及其自身的價值,目前老別墅在二手房交易市場十分吃香。
1月 23日,記者咨詢6家房產中介時,“房源太少”是他們的共同反應。“過來問的人特別多,但是成交量不多,主要還是房源太少。”文杰地產的工作人員王輝專職代理別墅銷售,他說,目前大學路最便宜的老別墅,一套也得1600萬元。
記者又查詢了一家大型房地產網站,其在售八大關老別墅中,價格最低的一套3380萬,而一座位于武勝關路的三層別墅,七室兩廳、四衛一廚共計800平方米,外加一個近3畝的院落及兩個車庫,房主要價1.4億元。另據提供該房源信息的房屋中介工作人員講,房主要求購房者在看房前必須出示1.5億元的資產證明,否則一律免談。
“如今老別墅一點不愁賣。一些過去的顯貴人家后代,想買回原來的家業;還有一些投資公司想買來待其升值;也有有錢人想買來自住的。曾經有一位著名影星看中了八大關一套別墅,想以9000萬買下來,但房主要價1億元不松口。猶豫了一周后,這位影星最終想要買了,可房主又舍不得賣了。”一位中介人員說。
22世紀不動產中介事業部總經理王文香告訴記者,目前有一半的購買者是來自北京、上海、香港、臺灣等地的外地人。
協調難混居別墅“嚇”退買家
金口路、大學路、德縣路附近的老別墅,售價雖沒有八大關區域的高,但平均下來一幢也得3000多萬元。一家房屋中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城區其他區域的別墅緊俏程度并不遜于此,“如果靠近學區,同樣的老別墅價格就上去了。比如,老別墅分戶賣30平方米的能賣到100萬,單價到了每平方米3萬多元”。
面對記者的采訪,有過6年老別墅代售經驗的李先生總要習慣性地問一句“獨門獨院還是群居”。李先生坦言,群居別墅的產權不一,處理起來非常麻煩。另外,原有住戶的后期安置問題也是一個麻煩事兒,“賣一幢別墅得做通所有住戶的工作。一些老住戶對房子有感情往往不愿出售,如果有一兩戶不同意,所有的前期工作就白費了。當然,還得幫著原有住戶找居住房源,各家喜好不一樣,很是瑣碎”。
同樣,另一家房產中介的王輝也稱,交易過程中往往因為產權問題造成時間上的拖延,賣一套“群居別墅”花上半年時間,也屬于正常現象。為此,很多房產中介都不愿意接群居別墅的銷售生意。
“吆喝聲高成交量寥寥”,除了房源緊俏這個主要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群居別墅”的現狀讓很多購房者“大失所望”。“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老別墅,但是真正實地看過之后,考慮到日后的巨額修繕費用,還是有一些人改變了原來的購房計劃。”王文香介紹,一年的成交量也就三四套。
位置優住戶“珍藏”不愿出手
盡管生活條件很差,盡管有不斷上漲的交易價格誘惑,但觀海一路2號的徐先生卻表示,不會把房子賣出去。在徐先生家里,透過窗戶,就能看到馬路對面的青醫附院,而附近也有江蘇路小學和德縣路小學。
“這地理位置太好了,老別墅也是不可復制的,對它有感情,一旦賣出去,就再也買不回來了。”徐先生的說法可能代表了很多老住戶的看法。而以53萬價格賣掉龍山路老別墅的張女士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如果不是當初急需用錢,也不會把房子賣掉”。
觀察
老別墅已是房產界稀缺品
青島老別墅為數眾多,在我們為其中一些老別墅的殘敗而揪心的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各方力量的努力下,一些老別墅經過修繕,已經煥發生機,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修舊如舊”,保護老樓
1月 25日上午,記者來到曾經失火的正陽關路 15號老別墅及其旁邊原本垃圾遍地的正陽關路2號、4號和6號老別墅,發現有的老院落已經煥然一新,建筑風格依舊古樸而典雅。而后,記者又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轉遍了八大關的大小馬路,瀏覽了馬路兩側的老建筑物。
記者發現,一些閑置別墅的院子里不見了往日的瑟瑟荒草,就連破舊的墻體和窗戶都得到了維修、粉刷。“除2號的別墅加高了1米外,其他別墅都是在原貌的基礎上修繕了門窗和墻皮,看上去不像以前那么破敗了。”記者從八大關街道辦事處了解到,匯泉路2號、4號、6號的三幢別墅因院落破敗被報道后,有關部門就進行了修繕,基本保持了“修舊如舊”的原則。
“平民住別墅”可行嗎
“有人來看了看混居別墅的現狀,就得出一個結論:平民百姓就不該住別墅,別墅應該留給有能力修繕和保養的人住。我認為,這種想法就是一種偏見。別墅也是房子,為什么不能讓房子更適合、適應它的住戶?”談起老城區混居別墅“過度居住”的現狀,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教授劉同昌表示,或許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應該讓誰來住,而是如何在短時期內,協調各方面力量,維修完善好混居別墅,讓“平民百姓住別墅”成為青島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魯海還舉例說,上海也有很多老別墅,這些數量巨大的別墅全由政府保護并不太可能,所以上海市也采用對外拍賣的方式來實現由私人保護。目前上海市中心超過六七十年甚至百年的老洋房已成房產界的稀缺品,單價高達8萬元至10萬元/平米,極品更是達到20萬元以上,但有的別墅開發出來用作商業用途之后,帶來的收益和維護效果也是很可觀的。
來源:青島新聞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