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發展的互聯網使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發生了變革,其對傳統媒體構成沖擊的話題也一直未中斷過。每一家傳統媒體以及投身其中的每一個媒體人,也都切身感受到了互聯網對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的沖擊,以及媒體產業鏈發生的變化。個人電腦為王時代的互聯網今天已經被人稱為傳統互聯網,伴隨3G通信的到來步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二次沖擊也將不可避免的到來。
前幾日網絡上有報道稱,微博將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媒體的產業鏈。其實,對這一觀點本人倒不完全認同,傳統媒體即將再次承受沖擊是必然,但完成這一沖擊的力量不是微博,而是視頻。微博固然使每一個網民都有可能成為新聞事件的發布者與傳播者,但是微博所具有的及時、交互、草根參與等特征只是強化了互聯網媒體固有的傳播形態,在媒體產業鏈方面并沒有創新,不可能對傳統媒體的產業鏈構成威脅。而伴隨三網融合大潮到來的視頻觀看方式、發行方式的變革,才將對傳統媒體產業鏈構成真正的威脅。
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第一次沖擊的主要對象是報刊雜志等平面媒體,二次沖擊的對象將是廣電網絡、電視臺等視頻媒體。互聯網的第一次沖擊改變了讀者購買報刊雜志閱讀的單向傳播方式,變成了網絡交互式閱讀。在這一時期,以即時新聞為主要特色的互聯網門戶網站,以幾乎免費的代價獲取了傳統媒體豐富的內容資源,一家網站就可以集成全國幾乎所有平面媒體的主要新聞內容,當然都是轉載摘用。這些豐富的媒體內容就像營養豐厚的肥料,滋潤大了曾經弱小的互聯網門戶網站。加上其固有的交互性,這些網站用極低的代價把眾多讀者的眼球從傳統媒體轉移到了互聯網上。同時,互聯網絡也作為新生力量加入了媒體產業鏈,并成為日益壯大的競爭體。傳統媒體用自己辛辛苦苦耕耘的內容,培養了自己最強大的競爭對手。當然,這么說不是否認互聯網的生命力,互聯網對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的沖擊是抵擋不住的,就像今天所說的視頻傳播方式的變革對廣電網絡的沖擊一樣是不可阻擋的。但是,互聯網當初獲取傳統媒體新聞資源的代價過于廉價,報刊雜志,其實主要是報紙充當了互聯網的主要內容提供者,自己的努力反過來成為對手削弱自己競爭力的一部分,這不能不說對傳統媒體是一個諷刺!
今天面臨的二次沖擊,互聯網瞄準的是傳統媒體中的利潤最豐厚的電視臺、廣電網絡。2011年央視廣告招標總額達126億元,創下17年新高,較上一年增幅為15.52%。這還僅僅是央視一家的年度廣告招標額。這無疑是一塊讓無數人眼饞的巨大的蛋糕。但是,二次沖擊時代,免費大餐不在,各地電視臺因其管理部門的相對集中,加上相關管理法規的嚴格,網站個個擊破低價獲取電視臺內容的可能性為零。以影視制作公司為代表的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的低價午餐沒幾天,就改成了天價晚宴。本版上期“互聯網燒錢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文也提到了某部還沒有開拍的電視劇就被互聯網“燒錢”之火“燒”到了每集100萬元。但是,今天的互聯網企業也遠非發展之初的資金窘迫時代,動輒幾千萬元的購買資金也有人拿得出,讓電視臺都不得不避其鋒芒。
在互聯網的第一次沖擊中,應對遲緩的傳統媒體已經嘗到了苦果;現在第二次沖擊又即將到來。變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隨三網融合大潮而來的包括新聞、影視劇等在內的視頻內容收看方式的變革、播出渠道的變化,勢必改變觀眾的收看方式與固有途徑,廣電網絡、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分流無法避免,整個產業鏈中要求多分一杯羹的競爭者勢必增加。傳統媒體還是做好準備,這一次沖擊輪到了電視媒體。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