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中國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發現地。寧波 攝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甲骨文與古埃及的圣書文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和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并稱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它三種文字因種種原因都先后失傳,唯有甲骨文傳承至今,成為漢字的鼻祖,脈絡清晰,發展至今。由甲骨文演變發展而來的漢字,至今仍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使用,并被聯合國確定為通用語言之一。甲骨文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甲骨文對中華民族的形成乃至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今天,甲骨學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科,為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