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個年花了你多少錢 年輕一族成"年清一族"
過個年花了你多少錢
一兩萬是“標準價”,過了年,年輕一族成了“年清一族”
最近有一條新聞挺火,說沈陽有對新婚小夫妻,妻子因為過年花了2.2萬元超出了預算,吃安眠藥自殺,幸好搶救及時,沒有釀成慘劇。不過,過年花錢這個話題在已然成家立業的80后中又熱議開了。從收紅包的主轉變成發紅包的主,再加上送禮、請客吃飯,過一個年,80后們要花上不少錢。本周,我們聯合搜狐女人社區展開調查。
花一兩萬是“標準價”年終獎基本花光
“過年我也沒干嘛,1萬元就不見了。”26歲的小宸貌似有點想不通,扳著手指算一算,“給爸媽包了一個5000元的紅包,給媽媽買了一件新衣服,給爸爸買了雙新鞋子,一家三口出去吃了一頓飯,還有兩次同學聚會,錢花光了。”對于工作還不算久,積蓄還不多的小宸來說,拿到手的年終獎只相當于平時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給爸媽包一個紅包,其他開支還需要從工資卡里取。
而小宸也坦言,平時就不怎么會省錢的她,工資卡里能取的錢也不多。“之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說法,說像我們這樣過完年工資卡里基本清空的人叫‘年清一族’,好吧,我承認,我‘年清’了。”小宸這樣自嘲。
或許,真正的“年清一族”并不多,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過年把年終獎或是年底紅包一次性花光的人不在少數。在我們的調查中,36.09%的人表示,過年花了1萬~2萬元,31.58%的人表示花了不到5000元,22.56%的人花了5000~10000元,而花費在2萬~3萬元的人占7.52%,還有2.26%的人花費在3萬元以上。
給爸媽的紅包最重有人認為這是“理財”
你的過年開銷中,哪部分占比最高?45.11%的人選“給長輩的紅包”,20.3%的人選“自己購物開銷”,14.29%的人選“給家人買禮物”,12.03%%的人選“請客吃飯”。
27歲的小孫過年給了媽媽一個6000元的紅包,結果媽媽說:“我們也不圖你什么過年紅包,這6000元就當是你的生活費,有多的我給你存著。”
小孫感嘆,每次給爸媽錢,他們都是這樣回答的,“在他們看來兒女給不給自己紅包都一樣,即使給了,他們也不會把這錢用在自己身上。”這6000元是小孫的年終獎,他覺得都給了爸媽很值得,其實不少未婚80后都有這樣的感覺,給爸媽紅包就好比把錢存進了銀行,這也是理財呀!
“我每年過年給爸媽的紅包也是最多的,但事實上,這筆開銷可以忽略不計,甚至不能算是開銷而是收入。”31歲的琪基本上每年都要給雙方父母包上總共2萬元的紅包,但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又會把這些錢裝進給外孫、孫子的紅包里,有時候甚至還要加一些,“再算上給小孩買的雜七雜八的禮物、零食,給爸媽的紅包還真不能算是真正的開支。”這次過年,琪強烈要求老人家把紅包的錢自己存著,他們答應了,但不忘說一句:“要是缺錢花,跟我們說啊。”(記者馬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