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延邊”系列報道之五:刀尖繪就的藝術奇葩
2011年9月,吉林省刀畫藝術家宋俊杰應邀參加“感知中國—吉林俄羅斯文化周”。活動期間在克林姆林宮現場做畫,受到了眾多俄羅斯觀眾的追捧,已然成為一位耀眼的明星,吉林省的刀畫藝術在俄羅斯大放異彩。
宋俊杰,吉林省刀畫藝術的鼻祖宋萬清老先生的兒子,吉林省著名的民間藝術家,現任吉林省敦化市刀畫研究會會長。

刀畫是一種全新的繪畫門類,創作時以自制鋼刀、油畫筆為主要工具,以海綿、泡沫刀等為輔助工具,采用油畫顏料,刀筆結合,畫面蒼勁古樸,氣韻生動,意境深遠,氣勢磅礴,極具欣賞價值、裝飾價值和收藏價值。
說起自已的父親始創刀畫的過程,宋俊杰說,父親1936年出生于敦化,自幼酷愛美術。70年末,父親在敦化開辦了一家家具畫培訓班。78年的春天,他在作畫時一不小心畫板被淌下的油彩沾污,他急忙順手拿小刀片把油彩在畫板上刮了一下,結果沒想到,這一刮卻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山的棱角和意境突兀顯現。宋俊杰說,這一刀啟發了父親,開始潛心研究起用刀“刮”畫的技法來。從此之后,父親和他的徒弟不但把用刀“刮”畫的技法融入到家具畫的創作中,也嘗試著在油畫布和紙上進行創作。從此,美術領域里的一個新的創舉----刀畫誕生了。

刀畫繼承了中國畫的構圖特點與西方油畫的質感、立體感方面的優點,畫面的冷暖對比,立體空間變化等效果清晰可見、獨具匠心。 作為中國新生的畫種,刀畫將中國的國畫和西方的油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閃耀在繪畫藝術殿堂之上

刀畫,因其容易入門,經濟收益較高等特點已成為下崗人員謀求就業的對象。64歲的安玉華大娘告訴記者,退休前是小學教師,退休之后開始琢磨學習刀畫的,以前沒有美術基礎,學了5年了,家里人非常支持,早上8點過來晚上8點回家,除了興趣愛好,還能掙錢。刀畫為了寫實,和別的畫不一樣,別的一看就是畫的,刀畫一看就是景,有真實感,大家都喜歡,美術專業畢業生學的快,半年左右就能畫成型,現在學刀畫的來自農村的,下崗的,退休的,外地的都過來學。
刀畫的發展離不開眾多刀畫愛好者的辛勤努力創作,同時也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目前,在敦化政府的協助下,經敦化刀畫研究協會的努力,刀畫的發展正逐步走向正規化、系統化,刀畫已經成為敦化的特色文化。敦化市也由此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刀畫藝術之鄉”。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記者 丁陸陽) 實習編輯:孫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