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2012年全國人事人才科研年會在河南鄭州召開。在中原經濟區人力資源發展主題論壇上,來自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在論劍中原經濟區建設,河南如何實現“三化”協調可持續發展,順利跨越第三階段經濟轉型發展,改變當前人口大省與高素質人才匱乏不相匹配的現狀時,“引領”型人才的培養、儲備、引進成為專家、學者聚焦的關鍵詞。
據介紹,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創新性人才的流動趨勢日趨明晰,歐、美及經濟發達國家已成為全球最緊缺人才的流向。其中以美國為主要代表,這些發達國家,不僅為人才發展空間上提供了創造財富的空間與包容,在居住政策、移民制度、發展環境均在不斷創新、完善與調整,吸引了全球高端人才的加盟,不斷創造著財富的輝煌,產出已遠遠大于投資,高端人才環境投資正在加劇世界的格局與紛爭。
數字顯示,以中國理工科博士留學生為例,出國留學滯留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就高達92%以上,缺乏吸引國際人才環境已成國內共識,換句化說是欠發達國家都在為這些地區培養人才,已成不爭事實。為此,國內發達地區(北、上、廣)為吸引、留住高端人才紛紛出臺了新舉措。
論壇會專家、學者指出,中原經濟區戰略為河南的發展的帶來全新的機遇,可謂“千年等一回”。河南如何改變人口大省與緊缺人才不相匹配的局面,是河南走出一條不以犧牲糧食為代價“三化”協調發展的核心問題。并指出“三化”協調發展的關鍵在“新”,動力在“新”,“新”的支撐點與合力在于領軍人才的務實高效,留守“引領”型人才的關鍵起決于區域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要實現“才為我所用”。就要有“尊重文化、尊重藝術、尊重文化人才、尊重文化創造”的境界。論壇上 “敬畏”一詞不絕于耳就是最好的明證。
在論壇會上,專家、學者在充分肯定河南連續創造全國生產總值全國第五,糧食生產連創新高取得的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刻骨銘心的客觀、詳實的剖析了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要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
為此,沈榮華博導建議,河南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要急需解決好“人才轉型、人才泛化、人才開放、人才制度、人才政策碎片化”的問題。
中國人才研究會專家接受采訪時告訴大家,中原經濟區是中的大戰略區,不斷從沿海發達地區引進適合河南優勢資源發展的產業人才(如文化、旅游等),逐步實現由“河南制造”到“河南創造”是河南發展的必由之路。他稱,如河南的文化、旅游軟實力、華人姓氏全球化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掘出來。建議河南放開中介機構國際化運作瓶頸,吸引國際碩士生、博士生到河南掛職,應盡快實施‘人才特區’,在打造全球華人精神家園的同時,實現 “領軍”人才、“引領”型人才戰略全球共享。
歐繼忠研究員在論述河南目前人才素質占比低下,地區分布不平衡時,建議中央經濟區建設應以人力資源開發優先。
“欠發達地區人才戰略應找準著力點、適應點,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服務體系及投資包容性瓶頸必須加大改善力度。”
“要提升河南形象,必須把河南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觀念必須改變,處理好引進‘人才’與現有‘人才’之間的矛盾,尊重人才的建設”。
“創新型人才是中原經濟區轉變發展方式的保障,培養職業性農民是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支撐點,復合型的文化領導、企業、專業人才是河南實現華夏文明創新區目標的基本點。”
論壇會上,專家、學者仁者見智,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國家政策利好層面及河南省情表達了自己的學術觀點。
據悉,當日來至全國的特邀嘉賓、國家人社部系統負責人員、中國人事研究部門、研究員、各省人社系統研究部門及河南人社系統的220余人共同關注了未來中原經濟區建設中人力資源面臨的發展方向。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楊波)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