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市場難覓收益率5%理財產品蹤跡?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對此解釋稱,央行重啟寬松貨幣政策,這使得資產收益率呈現下滑趨勢,特別是固定收益市場產品的收益率下降明顯。關鍵詞3:香港 開放 人民幣業務
香港銀行向非香港居民提供人民幣服務
事件描述:
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再獲放寬。為進一步激活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宣布,今年8月1日起香港銀行可為非香港居民開戶和提供各類人民幣服務,包括人民幣兌換和人民幣貸款等。
不過,根據安排,雖然新措施可令非香港居民在離岸人民幣市場上以CNH(離岸人民幣)匯價自由兌換人民幣,但銀行不能就兌換交易產生的人民幣頭寸與清算行中銀香港,同時非香港居民的人民幣資金不能進行跨境匯款。
新措施較受注目處為非本港居民的人民幣來源。經與內地有關當局商討后,金管局允許非本港居民以離岸價(CNH)無限量兌換人民幣,有別于現時本港居民為經內地CNY(人民幣在岸價)所兌換每日最多只能兌2萬元人民幣。
所謂CNH為于海外流通的人民幣;而以CNY兌換的人民幣為由內地“跨境”運到香港,因此受到兌換限制。銀行方面亦有限制,港銀需將此業務的人民幣頭寸與本地居民的人幣業務分
隔,不可以與人民幣清算行平盤。
不過,每人每日經在岸價(CNY)兌換2萬元人民幣的限制維持不變。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解釋,若更改現時兌換金額2萬元人民幣上限,另一每日匯款8萬元的上限規定也可能會受到影響,關系到涉及修改本港與內地之間的《清算協議》,較為復雜,難以預計何時才能予以放寬。
據了解,該上限于2004年本港個人人民幣業務開通時設立,機制運行至今8年,期間市場曾普遍期待香港居民人民幣賬戶的每日兌換限額可放寬,但早前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香港明確表示,根據目前數據觀察,香港居民每日2萬元的兌換額度可滿足需求,央行暫未考慮提高這一限額。
點評:
開放非本港居民人民幣業務將為銀行帶來商機,有利擴大本港人民幣離岸業務。同時,可增加個人人民幣業務靈活性及增加客戶。新措施可刺激本港人民幣資本池進一步擴大,同時推動更多人民幣理財產品推出市面。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新措施肯定有利港銀發展人民幣業務,比如企業來港發行人民幣新股或其他投資產品,可吸引海外個人投資者來港。
中信銀行(601998)高級副總裁兼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非香港居民理論上是個很大的群體,有望讓人民幣在個人層面上從香港走向國際,但效應多大仍有待觀察。他指出,目前香港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已介于2.8%-3%之間,同時一些結構性存款、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產品、人民幣債券及相關基金產品等,有望吸引一些注重財富管理的個人投資者到港開設人民幣賬戶,但現時的投資產品仍然不夠多。
針對香港開放人民幣業務,銀行理財部門是否會有壓力,對此,諸多外資行表態,香港銀行業的人民幣金融產品與國內外資行推出的產品多為互補型,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數據顯示,香港人民幣存款的前期峰值是去年11月的6270億元,此后連續下降至今年4月的5524億元,總量下滑超過10%。5月份,香港人民幣存款達到5540億元,月環比增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