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高1分錢,公司可多募27萬元。津膜科技在25%紅線面前,與其他所有IPO公司一樣,選擇了退避。
自新股發行改革以來,迄今已3月有余,期間共有59家新股登陸A股市場。統計顯示,行業平均市盈率成為這些公司發行定價的中軸,目前為止,尚未出現首發市盈率高出行業平均市盈率25%的情況。與此同時,這些新股上市首日及上市后10個交易日的平均振幅為15.75%、8.8%,相比于之前新股表現的火爆,漲幅明顯收窄。
行業平均市盈率25%成上限
證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新股發行定價市盈率需參考所屬板塊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市盈率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發行人需召開董事會分析定價合理性、補充盈利預測等,屬于發審會后發生重大事項的,或將重新提交發審會審核。
數據顯示,3個月以來上市的新股沒有一家公司的發行市盈率高出行業均值的25%。其中4家公司的定價距離25%這一標準線僅一步之遙,分別是津膜科技、凱利泰、宏大爆破和黃海機械。
以津膜科技為例。公司定價16.78元,網下共收到92家詢價對象236個配售對象的初步詢價,逾150家配售對象報價高于發行價,超額認購近80倍,同時網上認購倍數也達到152倍,這意味著公司完全有能力進一步提高發行價。但這一發行價已然較行業平均市盈率高出24.99%,這意味公司多發1分錢,便會超過25%,而多發1分錢也意味著公司將多進賬27萬元,但公司毅然選擇“放棄”。
投行人士稱,25%只是一個觸發點,并不構成不可逾越的天花板。但從實際操作角度看,需要補充盈利預測、分析討論發行定價的合理性因素和風險性因素等大量的信息披露材料,將增加上市流程并拖累上市進度甚至增加上市不確定性,這是發行人和保薦機構都不愿意看到的。
數據顯示,46家公布可比數據的公司中,28家公司的定價位于所屬行業平均市盈率正負20%的區間以內,占比達到61%;而低于行業平均市盈率25%的公司只有4家,顯示出大部分公司定價都落在行業平均市盈率附近區間。
申銀萬國分析師說,IPO新政實施以來,機構詢價更為理性,報高價風氣明顯降溫。
股價波動幅度收窄
“如果一家公司在上市的頭3個月里,股價波動幅度位于發行價上下20%以內,就可以表明該股定價合理。”多名投行人士和資本市場部人士在受訪時如是說。
數據統計,59只新股的首日漲幅均值15.75%,上市后5日、10日、20日的平均累計漲幅分別為12.44%、8.8%、8.2%,顯示出新政下的新股在上市后股價表現整體穩健。再與年初至新政實施前的77只股票相比,漲幅分別收窄36%、56%、61%。
此外,59家公司中上市首日漲幅超過20%的個股19家,僅占總量的三分之一;而年初至新政實施前的77只股票中,這一數據為40家,占比超過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