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件最浪漫的事
新版“二十四孝”?別又是雷人指標!細一端詳,一點不雷人,還真有點意思!它給我們提了醒兒,又讓我們感悟,孝是一件最浪漫的事!
我們還年輕,往往不理解老人懷舊的情感,等我們老了,理解了,往往會陷入“子欲孝,親不待”的痛悔之中。新版“二十四孝”給咱提了醒:“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帶父母故地重游,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父母上了年紀,退休了,和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少,做兒女的有責任幫助父母增加新的生活內容,新版“二十四孝”又提醒我們:“教父母學會上網,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帶父母去旅行。”人老了,難免孤單,我們要有“陪”的意識:“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父母理解子女忙,競爭壓力大,往往不忍心麻煩子女,但我們要主動為父母做點事:“親自給父母做飯,讓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為父母建立‘關愛卡’,經常為父母拍照,定期帶父母做體檢,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支持父母的業余愛好。”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打開父母的心結,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讓父母在子孫的關愛中安度晚年,緩解為子女操勞一生的疲乏。
孝是一個古老又時尚的話題,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在古代,忠臣和孝子總是相伴而生,在家做孝子,出外才能做忠臣,為父母盡孝,才能為國盡忠。很難想象,連對最疼愛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能對朋友誠信仗義,能對國家社會精忠盡責。舊“二十四孝”,雖然其情可嘉,但像“埋兒奉母”這樣的極端案例,實不足取。新版“二十四孝”則不然,操作性強,簡便易行,在潛移默化中讓行孝道、做孝行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時尚。常回家看看,望著父母和兒孫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的情景,你會感到,真、善、美、愛盡在其中,讓我們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恩的珍貴,這更是一件多么時尚的賞心樂事啊?我不知道,在人世間,還有比這更浪漫的事?!
當今社會和古代農耕社會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父母在,不遠游。”祖祖輩輩聚居而居,現代社會為了求學、擇業、打工,人們紛紛走出家園,很多還遠走海外,到更大的天地闖蕩。與父母空間的距離遠了,心的距離不能遠。常回家看看,常撥個電話,就可以彌補空間的疏遠、時間的缺失。
現代社會養老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還有智能養老、技術養老,但形式再多樣、設施再完善,帶給老人的幸福感受,也代替不了子孫繞膝的歡樂、感恩孝敬的滿足。
當然新版“二十四孝”也有舉類難盡、掛一漏萬之處,核心還是提醒我們從細節著手,積累點滴孝行,匯聚點滴孝心,讓盡孝成為習慣,讓盡孝成為時尚。推而廣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愛身邊的老人,關愛普天下的老人,這就是深入我們民族血脈的孝文化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正想到這兒,兒子從隔壁房間跑過來,小手一揚,捧上一顆大紅棗,他不吃,讓爸爸先吃,他才兩歲,難道,孝的接力已接上?!(嚴冰)
話“孝”事:
“陪父母看豫劇”
侯世杰(程序員)
大學畢業,我在北京一家IT公司上班,父母都在農村,他們身體都很好。新“二十四孝”的大部分我都做到了,每周我會給父母打電話,節假日回家看望他們,在家的時候陪他們一起看河南豫劇。我認為新“二十四孝”中有些也不實際,如帶父母去旅行,我自己都很少有時間出去旅游,更別提帶父母出去了。
“為父母做頓飯”
蔣雯(學生)
大三時,我去韓國當了半年的交換生,這期間學會了做飯。做飯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想想父母在工作之余,仍要保證我們每日三餐規律,十年如一日,為家人做飯也是一種長久的付出。給父母做飯雖然看似微小,但也是孝心的一種體現。回國后,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為父母做飯,這已經成了我的習慣。
“我感到很愧疚”
王 云(律師)
我今年35歲,有個7歲的兒子。我老家在甘肅農村,母親主動搬來市里,幫我做家務、帶孩子。我對照新“二十四孝”,發現能做的寥寥無幾,心里十分愧疚。以后我會盡量多陪母親聊聊天,周末帶她看看電影,盡量讓她適應城市的生活。明年母親就60歲了,我計劃辦一場生日宴會,熱鬧熱鬧。
“兒子很‘稱職’”
梁文忠(公務員)
去年,看著兒子結婚,我心里終于落下一塊大石,當爸的責任也盡了七八成。當家長只要孩子好了,自己就好。看了新“二十四孝”,我覺得兒子做得還挺“稱職”的。他教我上網購物,還體貼地將操作步驟寫在小紙條上,特地把字寫大,方便我看。現在有空我會上淘寶,把想買的東西的網址發給兒子,他付好錢后就直接送貨到家里。
微言博議(鏈接)
@Aimie愛漁的魚:何為孝道?新“二十四孝”做到了,并不代表是孝。勇于承擔才是真正的孝道。
@90后憤青新記者李喆:社會發展催生出新“二十四孝”,這種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些原本天經地義的道德行為為何會用規范來保障。
@中南民族大學學生會:新“二十四孝”出臺,不是硬性要求,但它卻提醒我們,父母正在慢慢變老,我們卻依舊回報得太少。
@心痛的草莓:新“二十四孝”在施行時,首先應尊重父母意見。孝敬父母,不能為了標準而執行標準。因此,還需要靈活執行。(本組鏈接由 曹迪娟 魯夢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