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銀行股今年以來表現不理想的影響,Q FII今年以來平均業績已虧損了6.12%,然而,這似乎并未影響到Q FII繼續看多A股的局面,在Q FII資格獲批加速的同時,Q FII上半年凈流入高達16億美元,Q FII似乎正在大力抄底A股。
湯森路透旗下基金分析公司理柏(Lipper)發布月度報告稱,已公布準確數據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 F II)A股基金,8月整體平均業績虧損5.65%,今年以來平均業績虧損6.12%,表現遜于國內股票型基金。根據理柏最新的資產數據分析,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 D II)基金持續擴容,所有Q D II基金上月平均業績小幅揚升1.29%,今年以來Q D II基金平均業績小幅揚升2.88%,優于國內股票基金。
從上市公司2012半年報來看,共有131只個股今年二季度獲Q FII持有,共計53.59億股,市值約為611.34億元。從行業分布來看,銀行、白色家電、食品加工制造三個行業最受Q FII青睞,持股市值高居前三,分別為391.81億元、37.26億元、25.87億元,銀行業占比Q FII總投資市值比例超過60%,是Q FII持倉最重的板塊。與此同時,銀行板塊二季度獲得Q FII小幅增倉,由一季度的35.7億股增至36.16億股。
W ind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按照申萬行業分類,銀行業已經累計下跌了8.75%。16家上市銀行中,僅有寧波銀行和民生銀行今年以來分別上漲了5.70%和3.72%,其余14家上市銀行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華夏銀行、南京銀行、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分別下跌了23 .46%、12.35%、11.56%和10.90%,工農中建四大行則分別下跌了7 .13%、1 .70%、3 .05%和8.58%。相比之下,白色家電(申萬)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上漲了3.74%,食品加工制造(申萬)則累計下跌3 .77%。上證指數今年以來則累計下行了4.05%,滬深300指數則累計下行了2.02%,分析人士認為,Q FII今年以來平均虧損6.12%,主要還是重倉持有銀行股的原因。
然而,盡管今年以來平均業績虧了6.12%,不僅沒有跑贏Q D II,同時也跑輸大盤超兩個百分點,Q FII卻似乎絲毫沒有因此減倉或大規模調倉的跡象。W ind統計數據顯示,從Q FII的重倉持股市值來看,從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二季度以來的6個季度中,其持倉市值分別為698億元、640億元、540億元、572億元、606億元和611億元。也就是說,從2011年第三季度起,Q FII的重倉市值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上升。
來自證監會的數據則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Q F II賬戶總資產合計2759 .34億元,較2011年底上升9.06%;其中股票資產1929.65億元,較2011年底上升8.55%,上半年凈買入證券95.13億元,較2011年下半年凈買入證券40.73億元增加了1倍以上。來自外匯管理局的上半年證券投資項下的收支數據則顯示,Q FII一季度流入基本平衡,二季度凈流入大幅增加到15億美元,總體凈增16億美元。
證監會最新公布的Q FII名錄則顯示,8月份共有8家海外機構獲批Q FII資格,該月度新增的Q FII家數創下年內第二高點,僅次于3月批復11家的水平。至此,我國Q F II機構總數達到181家。根據國家外匯局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31日,已經有152家機構獲批298 .68億美元Q FII額度。這剛好相當于用完了2003年Q FII機制建立時確定的首批300億美元額度。今年,外匯局和證監會新推500億美元額度,使得Q FII機制的總投資額度提升至800億美元。有報道稱,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以及中金所常務副總經理李正強,即將啟程分赴歐洲、美國和日韓市場,全面介紹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和今年以來大幅放松管制的Q FII機制。
統計數據顯示,自2003年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以來,Q FII先后共匯入資金1200多億元,累計盈利1500多億元,年化收益率達到16%,而與此同時,上證指數卻出現了“十年零漲幅”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