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民智民意的窗口
3月8日一早,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好就在中國政府網上看到了剛剛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這讓他激動不已。
時間回溯到2011年3月7日上午,鐵道大廈三樓多功能廳。溫家寶總理參加政協經濟、農業界政協委員聯組討論,劉永好在發言中提出:現在是大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最佳時機,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規?;洜I,振興現代農牧業。
之后,農業部等8部委結合這一建議做了周密調研論證,并最終出臺了意見。
“我這20年的委員沒白當?!笨吹阶约旱慕ㄗh發揮了作用,劉永好多了幾分自豪。
同樣感到欣慰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紀寶成。多年來,他與其他一些代表、委員堅持提交“財政教育經費支出要占GDP的4%”等多個議案、提案。如今,這一建議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以體現。
“我們國家太大,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辦成的。只要向著人民意愿的方向前進,國家就大有希望。”紀寶成代表說。
反映民意、匯聚民智,并能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讓許多代表心中充滿“成就感”。同時,這份“成就感”,進一步激勵著代表委員,為國為民探尋更多真知灼見。
民眾有所呼,政府有回應。2008年到2011年4年間,代表委員們共提交2000多件議案、20000多件提案。僅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就收到代表建議8043件,創歷史新高;從辦理結果看,代表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計劃逐步解決的占77.2%,多數代表對此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
直言、真言、建言。3月11日下午的人民大會堂發言席上,全國政協委員何清華講出了這樣一席話——
“我們沒有足夠的能源、資源來支撐大房、大車、大辦公樓、大活動、大吃大喝……那種竭澤而漁、不顧子孫后代的奢侈生活方式,在中國是斷斷行不通的!”
話音未落,掌聲四起。直陳弊病之后,更有“治病藥方”——國家必須通過預算管控治理“三公”消費;文件的規定要更有可操作性、可執行性;做好國情宣傳教育,引導好輿論和風氣;加大財稅政策調控力度,引導社會富余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這一幕,是代表委員為民意而呼的集中體現,更是中國民主政治的生動寫照。
“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與核心。”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前副校長李君如說,“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始終使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保持旺盛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