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港務區:實現西安“港口”夢
“中國有了內陸港——西安綜合保稅區”。在由咸陽機場通往西安市區最為快捷的一條告訴公路旁,一副署名為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的醒目標語似乎在提醒過往的人們,西安已經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港口時代”。
2011年2月,西安綜合保稅區的申報文件正式獲得國務院簽署批復,這意味著西北唯一一個綜合保稅區就此浮出水面。有關學者認為,這將是以國際化大都市為建設目標的西安朝向國際化邁出的有力步伐。
毫無疑問,港口主樞紐,鑄就大口岸、港口、產業、城市互動發展是東部沿海地區相對西部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上的比較優勢。對西安這座不沿海、不沿邊的內陸城市來說,擁有“港口”曾經只是一個夢想。2006年,“建設西安港”這個由時任西安市市長孫清云提出的大膽理念讓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而如今,這里發生的一切令人們感到西安正與這個夢想漸行漸近。
綜合保稅區是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沿海港口城市設立的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由海關參照有關規定對其進行管理,執行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于一身。
事實上,此次西安獲批設立綜合保稅區,是對已于2010年封關運行的西安保稅物流中心的一次全面升級。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強曉安介紹說,截至目前,西安保稅物流中心已辦結238批通關貨物,進出區保稅貨值達8290萬美元。而國際港務區內的另一重點項目,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也已建成通車運營,這將大大增加陜西乃至西部地區的集裝箱用量,為真正實現海鐵聯運提供可靠保障。
西安市副市長、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韓松面帶興奮的稱:“兩大項目已形成優勢互補的國際內陸港口岸功能平臺,為促進西安成為中國向西開發開放的前沿陣地奠定堅實基礎。”在他眼里,伴隨著西安綜合保稅區獲批和國際內陸港功能的進一步升級,西安國際港務區朝向“建設中國最大的國際內陸港”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規劃中心的巨大沙盤前,記者感受到了昔日古都快速發展的跳動節拍,六大功能板塊的建設不僅為港務區,也將為陜西乃至整個西部架起一座通往世界的橋梁。
來源:中新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