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中國第7批女飛行員。1978年4月出生,山東煙臺人,能飛四種機型。她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首批女航天員王亞平想過當醫生、當律師。從沒有想過會當女飛行員,從未敢想過會當女飛行員。
王亞平,是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中的一員,來自山東煙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和體育成績都比較優異。
1997年,聽說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王亞平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參加了體檢,沒想到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地通過了學校、煙臺市和濟南的大體檢。高考分數下來以后,就收到了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小到大,想過當醫生、當律師,可是從未敢想過會當女飛行員。
就這樣,1997年的8月份,帶著美好的愿望,王亞平來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開始了她的軍旅生涯。
女航天員艙內服根據女性體型設計
為了給神九載人飛行做準備,在神八無人飛船中曾搭載了兩個各重75公斤的形體假人。按真實飛行狀態穿著艙內航天服,服裝上安裝有生理信號測試盒。
航天員中心的專家許志表示,在真實飛行中,心電、呼吸、體溫、血壓四大生理指標密切關系著航天員飛行時的身體健康,需要實時監測,供地面醫監醫生分析。航天員會24小時穿著生理信號測試背心,提取這些生理指標。
形體假人穿著的艙內航天服,在飛船發射、返回和變軌階段航天員是必穿的,危急時可以救命。飛船座艙一旦發生泄漏,壓力突然降低,艙內航天服可以立即供氧供氣,提供防護。
航天服專家劉向陽說,艙內航天服只在飛船中配備,航天員在天宮中工作、生活不需要穿著艙內服。他還透露,對女航天員的艙內服進行了研究,是針對她們的體型特征進行設計的,保證服裝適體。
來源:鄭州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