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清一色的“高端洋氣”,室內的房門薄比紙板;部分樓房墻體起沙無水泥,小孩摔跤碰出墻坑……
作為河南首個村民高層安置小區,洛陽福民一號小區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如此規模的“福民工程”卻“質量門”頻發,且一路綠燈通過驗收,村民對此怨聲載道。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全國各地類似的“以房侵農”傾向值得警惕。
門薄如紙 墻糙似土
位于洛陽市伊濱區管委會的福民一號小區,占地405畝,建設有18層以上的高層住宅49棟,2013年8月完工。2013年11月至今,小區已安置入住諸葛鎮諸葛村、劉井村與西韓村村民共計1852戶、1萬余人。
而隨著集中入住、裝修,村民發現,外表氣派的樓房質量問題越來越多,連小區專門安排的維修隊都忙不過來。有不滿的村民在網上發帖稱:“地面開裂、墻體掉灰,已經鋪了地板磚的廚房、衛生間防水要重做,每家還都是清一色紙糊的門,大約2萬個,這也算交工?”
記者實地采訪,反映房屋廚房、衛生間漏水的村民不在少數。在49號樓房的趙遂英家,除了漏水問題,屋內的房間門也很讓老人擔心。“裝修鋪地磚要鋸門,施工隊說門板太薄,里面都是紙,鋸了下面的邊框怕踢壞,還怕被水泡”,無奈之下她把門的上邊框鋸了。
記者從鋸開的房門上端,掏出房門夾板中填充的牛皮紙,兩層夾板甚至用手都可以掰斷,由于木屑軋制的夾板太薄,看上去更像一層加厚的紙板,與小區建設指揮部提供給記者的樣板夾板門相比,質量相去甚遠。
而在11號樓的馬建偉家,交房后的首場雪,家里的客廳、陽臺墻體就發生漏水。裝修時,工人敲開墻體外一層薄薄的水泥發現,由于沒有水泥,墻體內的沙子居然都掉了下來。6號樓的村民王首菊也遭遇了類似的經歷,她說:“家里小孩摔跤,臉一扭碰到墻,小孩沒事兒,墻上碰個坑!”
由福民1號小區建設指揮部提供給記者的一份社區公共設施維修登記表顯示,不少棟樓內居然沒有消防設施,一個警務室的房屋也發現了墻體有洞、裂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