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團大力實施科技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以科技引領轉型,以人才驅動發展,使科技和人才真正成為推動企業轉型跨越的強勁動力。近日,該集團召開2013年科技暨人才表彰會,對295名各類優秀人才和402項科技創新項目進行了表彰獎勵。
近年來,同煤集團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人才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同時,不斷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培育科技創新隊伍,持續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極大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企業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僅2012年,同煤集團共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31項,獲省部科技進步獎30項,全年申請專利89項,授權40項。其中“大同礦區復雜開采條件煤炭火災防治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發”獲煤炭工業特等獎。
健全管理體系,完善創新機制。同煤集團科學分析國內外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制定了《同煤集團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先后出臺了 《同煤集團科技創新基金實施辦法》《同煤集團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和《同煤集團專利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項科技管理制度,規劃建立包括多元化科技投入、成果轉化應用、戰略性研究布局以及適應集團公司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規范化、程序化科技創新體系。同時,緊跟企業轉型發展需要,調整組建采礦、安全、機電、低碳、電力5個研究所,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實施人才戰略,激發創新活力。近年來,同煤集團每年吸收高校優秀畢業生千名以上,不斷壯大企業技術人才總體規模。目前,同煤集團各類人才隊伍達53000多人,形成了省部級高級人才百名以上、集團公司優秀人才千名以上,基層單位優秀人才萬名以上的“百、千、萬”人才梯隊。制定了 《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推行了首席專家和首席工程師制度,并放寬了專業技術干部任職年限。同時,重獎科技工作者,在每年的科技大會上,都要拿出近千萬元對獲獎項目和獲獎論文進行隆重表彰,并創建了兩個海外人才示范實驗室,大力實施人才引進工程,針對煤化工、電力等各產業的發展實際,引進數名博士、研究生,不斷儲備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打造企業持續競爭優勢。
強化平臺建設,加快創新步伐。為流動引進高端人才、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企業轉型跨越的多元化科技創新,同煤集團先后成功申報并將形成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試點、省級防滅火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業院士工作站、同大科技研究院等六大優勢平臺,為國內行業頂尖人才的引進、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去年以來,同煤集團分別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被中國企業聯合會評為管理創新型企業。同時,成功取得山西省院士工作站和2個“三晉”學者崗位,與中國科工集團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科研單位建立了煤炭行業煤炭高效安全開發協同創新中心、省級煤炭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和山西省煤與煤層氣共采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校企聯盟。同時,加大創新投入,打造保障平臺,合理優化配置企業內外科技資源。“十二五”以來,同煤集團每年投入上億元保障技術創新。2011年以來,科研投入是 “十一五”期間年均研發投入的三倍。
推動成果轉化,形成創新主導。同煤集團始終堅持“產、學、研”相合作,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該集團與中國科工集團、中國礦大等多家科研單位院校共同建立了煤炭高效安全開發、煤炭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和山西省煤與煤層氣共采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先后完成了“同忻礦主井皮帶輸送機工程大功率”、“智能化交流電牽引采煤機的研發應用”等一大批科技創新項目。科技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在塔山、同忻、同發東周窯等礦井的主皮帶推廣應用了世界一流的多點驅動、變頻控制技術,實現了皮帶無間隙調速。亞洲最大的摩擦輪提升機在麻家梁主副井投入運行,世界一流的全巖掘進機在同發東周窯現場應用,塔山、同忻兩化融合數字化礦山示范項目初具規模。特別是“大同礦區復雜開采條件煤炭火災防治關鍵技術”的應用,治理注銷老火區83處,累計安全采出受火區影響煤炭4.2425億噸,避免了礦井新火區產生,保證了安全生產,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