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北京高校推進“農校對接”,建立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啟動儀式舉行,首批14個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掛牌并簽約。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趙鳳桐出席儀式并講話。
此次掛牌的14個直供基地涉及米、面、油、肉、蛋、菜六類,既有北京企業,也有外地企業。據悉,直供基地產品在進行招投標采購時,統一實行“集中采購”、“集中供應”、“集中付款”的辦法。市教委對直供基地實行動態管理,每年組織一次認證,不符合條件的基地將被中止與高校的合作關系。
趙鳳桐說,各高校要充分認識做好食堂工作的意義,加強領導,形成合力,積極參加食堂直供基地采購。要積極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實現直供基地的科學管理和科學發展。要發揮專家作用,注意研究市場經濟規律,進一步規范食堂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服務,不斷提高高校食堂工作質量,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確保高校民生和校園安全穩定。他希望直供基地企業要講誠信,引入競爭機制,穩定價格,確保質量。
昨天,14家企業成為北京高校食堂“農校對接”的首批直供基地。至此,本市高校食堂米、面、油、肉、蛋和蔬菜類采購已有50%實現到產地源頭直接采購,待直供基地真正啟用后,預計每年可節約采購資金3000萬元。
近年來,市場物價持續上漲,給學校后勤和食堂工作帶來巨大壓力。為穩定飯菜價格,本市從去年起已為高校食堂發放了兩次臨時補貼。此次,市教委又在推行“農校對接”的基礎上,選出了14個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
記者在“首批北京高校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名單”中看到,包括米、面粉、食用油、肉、蛋和蔬菜在內,直供基地種類共分為六類。這些企業既有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五肉類聯合加工廠等本地企業,也有福建大用生態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綠色食品基地等外地企業。
“入選首批直供基地的,一部分是歷年在‘北京高校食堂合格供應商’中成交額高、供貨量大,質量、價格、信譽優秀的產地源頭企業;另一部分是今年上半年由市教委帶領高校食堂專家在全國范圍內考察、調研確定的產地源頭企業。”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本市從2001年起實行北京高校伙食聯合采購,基本建立起一套比較成熟的集中招標采購模式,現有合格供應商160余家。2009年底,本市開始試點“農校對接”,搭建起學校和產地之間的橋梁,直接采購的農產品價格較傳統模式低15%到20%,減少流通環節,最大限度降低采購成本,保障食品安全質量,最終使學生得到實惠。
來自北京高校伙食原材料聯合采購中心的測算顯示:今年,本市高校預計采購大米19000噸、面粉11000噸、大豆油5000噸、豬肉12000噸、雞蛋5000噸、土豆6000噸、白菜4000噸,總計62000噸。開展“農校對接”并啟用直供基地后,其價格將降低10%左右,預計節約采購資金約3000萬元。
據悉,本市將補貼1000萬元,用于支持高校參加“基地采購”的倉儲物流環節。
建直供基地可實現雙贏
今年6月,市教委組織高校食堂專家分三路赴黑龍江、內蒙古和山東考察大米、土豆、胡蘿卜、洋蔥、白菜、大蒜等農產品情況。深入當地鄉村農業合作社、田間地頭、交易市場、加工車間后,考察人員發現,這三個地區的農產品在全國同類產品中具有較高品質。
事實上,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此項工作,特別是在價格方面,承諾給予優惠。比如,慶安鑫利達米業承諾供應首都高校的大米價格優惠于同期、同類市場大米價格的1%到2%。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綠色食品基地承諾其土豆、胡蘿卜的“地頭價”能比北京大型批發市場價格便宜35%。山東濟寧周邊的大蒜、洋蔥和白菜等蔬菜運到北京高校也將比北京大型批發市場同類蔬菜有一定優惠。
“當地政府期待通過與北京高校長期穩定合作,增加當地農民收入,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而北京高校則能實現減少食堂采購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學生得到實惠的目的,建立直供基地可實現雙贏。”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
鏈接
首批北京高校食堂
原材料直供基地名單
(一)米類
慶安鑫利達米業有限公司
慶安雙潔天然食品有限公司
盤錦鶴鄉米業有限公司
(二)面粉類
北京本鄉良實面業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
(三)食用油類
北京“艾森綠寶”油脂有限公司
北京“京西悅福”糧油有限公司
(四)肉類
北京中瑞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市第五肉類聯合加工廠
福建大用生態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
(五)蛋類
北京北農大動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綠都峪口興合養殖有限公司
(六)蔬菜類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綠色食品基地
菱花集團有限公司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賈曉燕)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