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圣鋒捏的人像 本組圖片由記者 吳珊 攝
時圣鋒在對人像進行微調
時圣鋒給小朋友捏的泥像
生活秀
商報記者 付迪西 實習生 張龍
“這發型,還有帽子上的絨毛,他捏得真像……”渝中區洪崖洞,有一個六旬老人每天下午都在這里擺攤,專門給過往游客捏泥人,無論你胖還是瘦,高還是矮,西裝革履還是背包客,他都可以照著捏。約20分鐘左右,一個栩栩如生的仿真泥人就擺在你面前了。
捏兒童
發絲睫毛都看得到
昨日,記者在洪崖洞內見到時圣鋒時,他正在給1歲零9個月的小妹妹捏泥人。他的攤位前圍著一大群游客,個個都看得津津有味。
“小妹妹,你轉過頭來,讓我看看!”頭發花白的時圣鋒說。他戴著老花鏡,左手拿著的木棍上串著一個泥人,右手拿著撥子,輕輕微調泥人的面部。很快,他手里的泥人的外形基本做出來了,一排齊劉海,像極了坐在他對面的小女孩。
頭發做好后,他又拿出紅色和白色的陶泥,用手使勁搓,很快兩條粉紅色的褲腿就做好了。記者看到,發絲睫毛都看得到,就連小妹妹紅色的鞋子也是一模一樣的。
看著自己被捏出來,小妹妹開心地玩起來。小女孩的媽媽曹女士告訴記者,昨日天氣好,她與父母就帶著女兒到洪崖洞玩,覺得泥人好玩,又想給孩子留一個紀念,便讓這個捏泥人的老人給捏了一個。
“你們放心,我這個陶泥可以管很久的,幾十年不會壞的。”時圣鋒自信地說。
捏情侶
圍觀游客都說超像
不一會,攤位來了一對情侶,他們告訴記者,他們專程到重慶游玩,途經這里,覺得好玩就想捏一對情侶泥人,作為紀念。
記者看到,時圣鋒又開始工作了,只見他拿出一塊淺色的泥,用手搓了幾下,就變成了腦袋,再用撥子輕輕一壓,就是眼睛,用力一挑就是鼻子。再切黑色泥成細絲,一按就是眉毛,用小梳子一按,發絲就出來了。
“這個像我嗎?”女游客很是興奮,問了旁邊不少游客,都覺得超像。記者看到,約半個多小時,一對情侶泥人就捏好了,時圣鋒還讓兩人手牽手在一起。
記者看到,時圣鋒捏一個全身像的泥人收費40元,其他的一些泥塑作品,10元到20元不等。
“成年人比小孩子好捏,男人比女人好捏。”時圣鋒說,因為小孩天性愛動,不配合他,有時捏出來就會有些不像;女人則是因為頭飾、服飾比較復雜,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不太像。他一般都會先仔細觀察被捏對象,了解其特征后才開始動手,這樣才能做到心里有數。
“最讓我為難的一次,是顧客讓我捏赤身的人。”時圣鋒告訴記者,曾有一對夫妻就讓他捏過兩個赤身的人,“我從沒學過美術,很不好把握身體的比例。”
捏光陰
捏到老怕手藝失傳
時圣鋒今年60歲了,是山東菏澤人,“在我老家那邊,是祖輩在捏面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菏澤面塑歷史悠久,聞名全國。”時圣鋒說,他的爺爺就是捏面人的,叔叔、堂哥都跟著學,他小時候就耳濡目染,漸漸學會了捏面人。
“為了讓捏出來的面人保持更久,我一般會讓原料經過防裂防霉的處理。”時圣鋒說,面人很容易壞,因此他也在原料上做了改良,采用陶泥。他的泥人與著名的天津泥人也存在區別,“天津有的泥人捏好后,一些五官是靠畫上去的,但我這個全部是用陶泥捏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他輾轉來重慶謀生,曾在重慶許多地方捏過泥人,楊家坪、磁器口等等。2007年,他開始在洪崖洞捏泥人。
“我這一輩子啊,都是捏這個。”時圣鋒說,捏泥人他已經有40多年的經驗了,而這些人物的比例,色彩的調配都是他靠經驗總結而來的,他從來沒有學過美術。
他年輕的時候還收過2個徒弟,如今學習這門手藝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時圣鋒說,他有4個子女,但卻沒有一個人跟著他學這門手藝,“可能覺得學這門手藝又累又不賺錢吧。”
時圣鋒說,這門手藝一點不能偷工減料,得靠仔細觀察,然后一手捏出來。他已經60多歲了,每天中午擺攤,晚上10點回家。
“這是我的愛好,也是我養家糊口的方式,我希望一直這樣做下去。”時圣鋒說,他希望這門手藝能有人繼續傳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