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踩街表演(記者 朱興鑫 攝)

南音踩街表演(記者 朱興鑫 攝)
大鈸鼓隊開道、弦友盛裝上場、舞龍隊伍助陣……古城泉州元宵夜萬人空巷、歌吹漫步的余溫未散。從百源路、涂門街、新門街,最后到南音藝苑,眾多南音“粉絲”一路跟著踩街隊伍走,不少過往行人看到如此熱鬧的雅樂表演,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泉州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宋,主要流行于于閩南及臺灣、南洋群島華僑居住地區(qū)。泉州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泉州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閩南晉江、龍溪和廈門市,在臺灣及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朱興鑫)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