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采訪中,某地產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買房子就跟買冰箱、買電視機差不多,在理性上都希望物美價廉,在感性上也要有一個支點,那就是售后服務,以此來保證質量。房子的售后與社區物業相契合,“物業對于房屋的影響遠遠大于價格”。
物業體現樓盤品質
提及“物業”,人們大多會想到“保安、保潔”,準確地說,物業應該被稱為“物業服務”。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看到“業主拒交物業費,物業和業主發生沖突”等事件的發生,不少業主對于小區的物業服務更是頗有微詞。
記者走訪我市幾個較大的小區發現,各小區物業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在一些物業服務好的小區,物業人員會主動向業主問好、看見業主拿了重物也會主動幫助送上門……;而在一些物業服務相對較差的小區,保安對于進進出出的人絲毫沒有反應,“經常丟東西,管理不嚴,什么人都可以進出。”一位年老業主向記者說。
對于物業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記者采訪了市物業管理協會的有關負責人,據介紹:“我市的物業服務與一些發達城市存在很大差距,缺少完善規范的教育培訓體系,物業人員也更換頻繁;同時部分業主對交納物業費不予支持,使物業公司資金不足,無法開展工作。”可見,在沒有太多硬傷的情況下,一個樓盤的物業服務才是真正保證樓盤品質的關鍵,也是項目增值最關鍵的要素之一。
購房者物業消費意識增強
因物業問題產生糾紛的案例時有發生,正是源于對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多購房者對于小區物業公司資質及其服務水平的關注意識逐漸增強。
高小姐是御東新區某樓盤的置業顧問,在談及物業時,她告訴記者,前幾年購房者買房多問及價格、戶型,再后來關注小區的內外設施、配套,“現在情況完全轉變了,前來看房的市民有八成會問及小區的物業服務。比如,哪家物業公司、資質如何,物業費收多少、服務標準怎樣,有的甚至成為是否購買的關鍵因素。”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現在的購房者中,把“物業”作為購房的第一考慮因素的人群已經占到了40%以上。“好的物業管理公司往往能提升小區知名度,就像我現在居住的小區,就連電梯間廣告位的收入由物業公司都會向業主公示,很驚喜也很感動;知名度高的小區,將來房子也容易以較高價格出手。”采訪中,準備購房的劉先生說。
采訪中,市物業管理協會的有關負責人說:“對于開發商來說,在為小區提供物業服務時,如果不能引進高素質的物業服務理念并付諸實踐,那么對開發商所開發的樓盤項目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不管在房屋質量或是銷售價格上有多大的優勢,至少在未來客戶群中的信譽度會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來源:山西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