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留莊村復墾前
南留莊村復墾后
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邯鄲6月12日電 日前,記者走進河北邯鄲館陶縣李莊村,看到這里一片施工場面,工人們正在對村南的一處廢棄坑塘進行填坑造地。這回填用土從哪兒來的?原來在李莊村村東有一處磚窯廠,按照國家規定,館陶縣依法對磚窯廠進行拆除。“拆掉的建筑垃圾調整補充到村南的廢棄坑塘,解決了坑塘底層用土,并將建設占用耕地剝離耕作層土壤再利用,解決了表層用土,這樣廢棄坑塘就可以復耕了!”館陶縣國土資源局歸劃科長姜建強說,這個磚窯廠拆除以后,由于窯坑較深,經過勘測,已不具備復耕條件。館陶縣水資源匱乏,所以把磚窯廠舊址結合水利工程改造成地表水項目,既保持了水土流失平衡,又能把拆除的建筑垃圾回填廢棄坑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連片成規模復墾讓村民們喜上眉梢
除了李莊村正在進行閑散廢棄地復墾工程外,館陶縣還有一些其它村的村民已經提前嘗到了甜頭。在王橋鄉南留莊村東北的一塊30畝復耕地上,不是種植的傳統小麥,而是棉花、花生、大豆等經濟作物。“以前這塊地是廢棄坑塘,復墾以后我們及時承包給村里的致富能手,鼓勵他們到周邊的大名、永年等農業大縣學習考察!引導他們種植經濟作物,現在一畝地農民至少增收1000元以上。”南留莊村黨支部書記丁峰說。
而在南留莊村附近的張井寨村,這里的村民同樣對復墾地充滿了希望。記者來到張井寨村看到,村支書張國強正在和縣國土資源局的同志丈量村東的復墾地。“這塊復墾地一共55畝,我們想麥收以后,把這塊地同周邊的土地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簽訂合作社,通過量產進而提高村民們的收入!”張井寨村黨支部書記張國強向記者介紹,為了鼓勵村民們連片成規模種植,村委會準備象征性地收取承包費,從而提高村民們的收入。
空閑宅基地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村民們拍手稱贊
來到壽山寺鄉“黃瓜小鎮”翟莊村時,記者被這里的情景所吸引:黃瓜種植大學、黃瓜博物館、黃瓜特色餐廳、黃瓜主題公園、黃瓜酒坊等一處處特色建筑物錯落有致,前來這里參觀游玩和消費的游客絡繹不絕。在村民活動廣場,這里的原村貌照片讓記者大吃一驚,大多數房屋陳舊,院墻有的破損、有的坍塌,難以想像翟莊村是如何打造成河北省美麗鄉村?就在此時,館陶縣國土資源局局長丁付超和翟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嶺從村委會走了過來,他們向記者道了“天機”。
原來翟莊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黃瓜,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村里現有黃瓜大棚950個,種植面積1200畝,黃瓜日交易量20萬斤。2014年翟莊村榮獲“中國黃瓜之鄉”之稱,2015年翟莊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特色“黃瓜小鎮”。“我們村要想發展,土地是關鍵。2015年2月,我們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征收133處空閑宅基地,為我們打造美麗鄉村提供了空間。”翟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嶺說。記者不禁要問征收133處空閑宅基地得需要大筆資金,村集體有那么多錢?“我們一分錢也沒有花,村民們自愿簽訂協議。”王維嶺底氣十足地說,因為翟莊村旁邊的“糧畫小鎮”壽東村,也是按這種模式進行美麗鄉村打造,現如今壽東村村民們光旅游一項收入,就比去年翻了2倍,所以翟莊村在征收空閑宅基時,工作開展非常順利。
據了解,翟莊村把征收的空閑宅基地科學使用,按照“修舊如舊”和“補新以新”的原則,逐個打造“黃瓜主題”各類建筑物。同時翟莊村還及時清理村內的殘檐斷壁,把村里的廢棄坑塘改選成垃圾中轉站、村民運動場、兒童游樂場,現如今翟莊村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干凈整凈,路燈、排水一應俱全,前來翟莊村參觀旅游的游客日均高達1500余人。2015年,翟莊村人均收入3.5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讓村民們增收致富,大家都拍手稱贊。
在館陶縣,不止有“黃瓜小鎮”翟莊村,還有“雜糧小鎮”、“軸承小鎮”、“教育小鎮”等15個美麗鄉村,村村都有特色,處處都有景點,讓游客們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讓人流連忘返!這些主題鮮明的美麗鄉村建設,得利于館陶縣國土資源局開展村莊閑散廢棄地復墾工程,向村邊、路邊要地,成功收回拆除空閑宅基地598宗,面積345.7畝;村邊廢棄地復耕完成后可新增耕地551.49畝,為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成功走出了一條新路子。“不管是村邊廢棄坑塘,還是村里的空閑宅基地,這些土地長期處于睡眠狀態。我們國土部門開展閑散廢棄地復墾工程,既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土地支撐,更能實實在在提高村民們的收入,真正讓這些‘睡眠土地’迸發經濟活力!”館陶縣國土資源局局長丁付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