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7月4日電(魏會博)3日,在“2016中國影視創作座談會”期間,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汪海林、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劉毅、著名編劇王軍和李輝等4位業界專家于石家莊接受新華網專訪。他們就影視作品創作、創新以及影視產業的工業化等多個話題發表精彩觀點,為我國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中國影視產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創作者。汪海林認為,創作者要有感而發,找到和觀眾產生共鳴的地方,而且要保證足夠的創作時間,這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創作者必須面對市場,要去研究觀眾,但不能為了迎合觀眾而妥協。對于作品的創新,汪海林指出,雖然創新很重要,但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最終把創新變成獵奇,嘩眾取寵,那就本末倒置了。
著名編劇王軍
談到主旋律影視作品創作時,王軍說,有些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創作不尊重基本的創作規律,導致喪失了其中的戲劇性。他認為,影視劇必須得有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圍繞這個人物所建立起的人物關系應該是貫通的,通過這些人物關系才會產生情節。此外,王軍提出,由于一些創作者缺乏文化自覺,沒有正確的歷史觀,主旋律影視劇一度出現過度娛樂化的現象。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劉毅
劉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影視產業的工業化尚沒有建立起來,但他對中國影視產業充滿信心: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市場足夠大;另一方面,中國和全球的競爭將加快這一進程。他預測,三至五年內,器材設備等硬件上可以實現工業化,而整個影視產業從創作、制作到發行等整個體系的工業化則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著名編劇李輝
談及新媒體給影視行業帶來的變化,李輝深有體會。他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傳播途徑更加廣泛,而且拉近了編劇和觀眾的距離。
訪談前,新華社河北分社社長張百新會見了汪海林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