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底前,全國必須開工1000萬套保障房,規模超過歷年。
在一些地方,由于工期趕、造價低、監管難,保障房質量問題頻發。
保障房質量,關系千家萬戶,牽動各級政府。時間再緊,任務再重,資金再缺,建筑質量也不能打折扣。
“一旦出了質量問題,不論責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責任。”這是中央對保障房質量責任的明確要求。
質量有喜有憂
6月19日,河北石家莊高華家園廉租房建設現場。
下午3時開始,裝滿混凝土的攪拌車,緩緩駛入工地,停靠在1號樓地泵前。地泵將混凝土打壓到24層,進行剪力墻澆筑。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11時。
“責任重大,我們的神經每天繃得緊緊的。”監理單位的旁站監理鮑子航成了挑毛病的專業戶。
在施工現場,像他這樣的監理無處不在。他們緊盯著作業面,看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有無鋼筋和管線位移現象,構件有無露筋、漲模、漏洞等容易出現的問題。一發現問題,立馬要求施工方進行整改。
放眼望去,工地整潔干凈,鋼材有序擺放。施工方專職質量巡檢員仝英林說:“工地內場要做到平整干凈、排水暢通,我們都有專人管理。”
采訪中,記者碰到了市里來的核查督導組,成員包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局長戰京能、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書記李勇俠等人。
聊起建材標準,李勇俠說:“我們要求,對每種材料的選擇,考察范圍不得少于3個品牌。不是高資質廠家,不是名牌產品,堅決不讓用”。
然而,有些地方的保障房質量讓人憂心。今年一季度,廣西住建廳督查通報稱,全區部分保障性住房存在施工質量不高、安全隱患較多、質保資料缺失、管理人員缺席的現象。廣西上思一廉租住宅樓工程,使用違規的“瘦身鋼筋”,重量偏差達-40%。
即使在保障房進度、質量相對較好的河北,也不是高枕無憂。
5月24日至6月2日,河北省住建廳對全省保障性住房質量安全進行了執法監督檢查。在檢查的66項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71個單位工程中,共有11個項目的建設單位、施工和監理企業被通報批評。其中,7個工程的建設手續不齊全,占檢查工程的10%。
“短時間內集中建設如此量大面廣的保障房,工程質量管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郭允沖坦言。他認為,當前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近期曝光的一些質量問題,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