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環線設計方:
“南下”方案成本高難度大
四環線的勘察設計者中交二公院規劃研究室副主任楊星說,之前并非沒考慮“南下”方案,考慮里程增加,造價相應增加,四環線的運行和時間成本也會相應加大;此外,“南下”方案不得不穿過一條高壓走廊,還要穿武咸城際鐵路,受跨徑影響,實施難度較大。
楊星介紹,在四環線設計前需要大量的現場踏勘,并聽取各區意見,他幾乎每周都要駕駛自己的小“富康”,在三環與繞城公路之間反復跑。因江夏等地多為土路,有的地段還要越過水體、沼澤、鐵路,楊星為此跑壞了2臺車。從2009年到2011年,他駕車繞著四環線跑了30多圈,總長度相當于橫跨美國。
規劃部門:
一條環線考慮多方利益
江夏區規劃人士介紹,環線更多的是從整體交通格局考慮,作為新城區,應該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四環線作為高架走道,對地方局部形成了分割,但從整體交通大格局來講,又是疏導。一條道路的走向,最后是多方權衡,力求得出最優方案。
武漢市規劃局交通市政處有關人士亦有同感,一條城市環線從選址、工程可行性分析、初步設計、完成施工圖到最后施工,都要進行多種方案比選,協調各區及湖泊生態的關系,經過多輪方案論證,四環線從2008年就開始組織協調論證,如今已5年。據悉,江夏山湖眾多,因此也最大限度考慮生態,同時兼顧環線選線的科學性,即四環與三環和外環的間距要均衡,利用規劃預留通道來布線?!澳壳暗姆桨赶啾纫郧皩^域的不良影響已大大減小”。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環線設計需科學論證
市人大代表、武漢大學城市規劃系副主任黃經南表示,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城市環線的建設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更大發揮城市功能,但環線設計與實施也需科學論證。現行四環線要穿越湯遜湖小段湖汊,全線是以高架橋的形式,對湯遜湖的沿湖景觀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黃經南舉出武漢至咸寧城際鐵路一例說,原計劃這條路要穿越江夏大橋新區,直接造成分割,綜合考慮后決定從民族大道南部繞過,保證了大橋新區的完整性,目前大橋新區的發展態勢蒸蒸日上。他同時指出,若“南移”從新老城區間穿過,也可能會對生活組團帶來噪音和污染,這兩種方案各有利弊,一定要經過慎重權衡,留下百年工程。
市政協委員、騰訊公司華中區首席代表張箭認為,四環對江夏的發展絕對是利好,“三環線未經過江夏,多一條四環線后,物流和人員與各新城間的橫向流動更方便。如果能完全讓出湖岸線,規劃更環保生態當然最好”。(記者韓瑋龔平 實習生吳玉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