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王長田的新聞集團夢
本周三,“制播分離第一股”光線傳媒即將登陸創業板,其創始人王長田也將以30億元的身家成為民營電視制作領域的第一富豪。在光線傳媒上市前夕,京華時報記者對話了這位傳媒界的領軍人物。被媒體稱為“中國的默多克”的王長田向記者暢談了他的中國新聞集團理想。
上市篇
股價已給投資者留空間
記者:從一開始就定位A股創業板嗎?
王長田:光線(指光線傳媒)2007年曾想去納斯達克上市,不上市就很難進行股權激勵。為上市決定收購華友世紀,但最終因為彼此對財務有疑問,戰略思維也不一樣,分手了。后來有了創業板就沒再考慮過其他市場。國內投資者更了解光線,價值能得到更好體現。
記者:對目前發行價滿意嗎?
王長田:上市的時機還可以,創造了多個第一(近兩個月來新股發行認購家數最多、配售對象最多、超額認購倍數最多),其實這已經比主流券商們的定價低很多了,我們有意識壓低價格,給投資者留下空間。
記者:通過上市能給光線帶來什么?
王長田:一方面可以募集到資金,增厚光線的資金實力,沒有錢就不能做很多事情;另一方面,上市可以帶來更多資源??梢钥隙ǖ氖?,上市會給光線帶來很大的業務增量。
記者:看起來光線并不像一個缺錢的公司,為何還融資呢?
王長田:光線想加大在電視劇購買的投入。目前地方衛視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售價約100萬/集,如果沒有融資,這件事情做不成;電視節目制作量,我希望從現在每天5.5小時時長增加到8小時,這也需要錢;我要做更多演播室,我簽了一個4000平米的廠房,打算改造成兩個大型演播室。這些錢僅靠企業自身積累很難達到。
記者:招股說明書中提到,募集資金投向主要是電視劇購買,但似乎光線在這塊是個短板?
王長田:不是短板,是我根本就沒做。全國范圍內去年電視廣告796億,一般業內估計50%以上是電視劇帶來的。通常情況下,花一塊錢買電視劇,可以賺五塊錢收益。但制作公司做不了播放,因為沒有播出平臺。而一般電視臺都存在買不起、買不到電視劇的情況。但電視劇又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光線已建立起142個頻道的聯供網,每天提供6個小時黃金時段的電視內容,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買下電視劇,然后送給電視臺,我們只拿其中40%的廣告收入。
記者:是否有股權激勵計劃?
王長田:事實上我覺得華誼兄弟目前股價被低估了。它把股權給了明星,拋售壓力使得股價走低。光線把近20%的股份給了業務骨干,鎖定三年,結構非常穩定,不會有拋售壓力存在。接下來還有股權激勵計劃,必須要讓員工一同分享公司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