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沈陽市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向社會公布了部分定點醫療機構2014年全年肺炎等25種疾病職工醫保均次住院費用。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示是為了引導廣大參保人員正確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做到合理消費,引導參保人員合理就醫。
公示病種,多為常見病多發病
此次公示包括醫院等級、平均住院天數、均次住院費用、醫保范圍內個人自付比例和非醫保費用占全部費用個人自付比例五項內容。
市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本次公示選取的病種都是發病人數較多、較為集中的疾病。而且,選擇公示的醫院,都是有一定量的樣本數量。比如肺炎,選擇這個病種的三級醫院一般都是在300例患者以上的,一級醫院也都是100例患者以上的。對于公示惡性腫瘤的病種,遵循“發病率較高、政策有調整、輪流公示”的原則。公示數據仍對定點醫院進行分級管理。
公示顯示,個人自負比例下降
市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介紹,從公示可看出,2014年的費用情況不僅和去年相比,和近三四年相比,除個別醫院外,大部分醫院均次住院費用都增加了,而醫保范圍內個人自負比例下降了。
同樣疾病,治療費用相差近9倍
從公示表中可以看出,同樣都是治療肝硬化合并癥,需要的費用卻相差很大,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總醫院治療費用平均每次需要花費35750元,而在新民市第二人民醫院平均每次僅需要花費4068元,兩者相差近9倍。
沈陽市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負責人表示,出現價格差的現象與醫院的等級、收費標準、醫療設備、病人的危重程度及住院天數等多種因素有關。醫院的級別越高,規定的收費標準也越高。
費用比較,去掉市屬三級醫院
在公示城鎮職工醫保治療糖尿病、肺炎、急性腦梗塞費用這部分,今年加入了與市屬二級醫院的比較,而把與三級醫院比較的部分拿掉了。“這樣比較得更全面和客觀!”這位負責人介紹說,這三種疾病都是常見病,在基層醫院就診的情況比較多。比如腦梗塞,如果只有頭暈等一般癥狀,很多人就去二級醫院了,要是嚴重的話去醫大一院這樣級別的醫院,那費用自然就高了,所以沒有可比性。
專家建議,不應“扎堆”大醫院
公示定點醫院的住院費用等情況,目的就是要幫助市民量體裁衣選擇合適的醫院就醫。相關專家指出,人們都愿意選擇等級高、技術好的醫院,但是對于一些診療方式比較成熟的常見病、非疑難病,沒必要盲目“扎堆”大醫院。一些長期慢性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的患者,可選擇在大醫院首診,制訂診療方案后,轉至一二級醫院進行日常治療和康復,既保證了治療,又節省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