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求從5月1日起商品房銷售實行“一房一價”,但開發商并未全面執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購房者渴望商品房價格透明,防止開發商和中介“坐地起價”,但對“一房一價”的可操作性尚有疑慮。
記者2日在上海房展會上了解到,在參展的約150個項目中,除了期房價格未定外,雖然開發商聲稱已經“一房一價”,但現房也大多沒有公布每套商品房的價格。只有幾個項目的銷售人員聲稱可在上海房地網上查詢到價格,即已執行“一房一價”。而記者事后核實,銷售人員所謂的“一房一價”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網上公布的商品房價格仍有20%的浮動空間,對購房者來說仍是一個均價的概念。
經緯置地旗下一個項目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在銷售中事實上已經是“一房一價”,由公司根據市場銷售情況進行定價和調價,只是未全部公開而已,購房者在購房前只知道均價,只有選中了一套之后,銷售人員才會告知具體價格。“如果在網上能查詢到每套房的價格,購房者就會直觀地了解性價比,交易過程也比較透明,應當支持一房一價。”
而在上海一些樓盤的售樓處,雖然號稱已經“一房一價”,但記者也并沒有看到明碼標價。在寶山區某樓盤一位銷售人員明確表示房價是影響銷售的主要因素,是商業機密,不能公布。“比如說一期房價公布后,購房者就會有心理預期和比較的樣本,二期、三期房價漲得過高購房者就不買了。”另外,開發商還擔心一旦后期房價低于前期房價,容易引起前期業主不滿退房,麻煩更大。
還有一些樓盤的銷售人員稱,即便網上公布了“一房一價”,實際銷售價格還是掌握在開發商手中,網上價格僅供參考。
一些購房者對“一房一價”能否透明也心存疑慮——即便網上公布了價格,但20%的浮動空間還是很大。“比如說均價3萬元/平方米,20%的浮動空間就是24000-36000元,這樣的范圍怎么能防止開發商坐地起價?”一位在房展會現場參觀的觀眾告訴記者,“一房一價”是個好政策,但關鍵是要執行好。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的《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也把二手房列入其中,可多家中介機構表示尚未接到通知。上海中原地產一位中介則告訴記者,目前二手房要做到“一房一價”就更難了,“房東可以隨時改變報價,甚至取消掛牌,沒有多少制約,因此二手房一房一價很難做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要求,從5月1日起商品房銷售實行“一房一價”,并明確公示代收代辦收費和物業服務收費,商品房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收任何未標明的費用。商品房銷售價格明碼標價對外后,可以自行降價,打折銷售,但漲價必須重新申報備案。隨后北京市則出臺了實施細則,要求交易場所要在醒目位置放置標價牌或者張貼價目表,同時向購房者提供價格手冊。
“一房一價主要是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控制亂漲價。”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部部長楊紅旭告訴記者,政策的本意并非為了控制房價,因此“一房一價”對抑制房價作用并不大,但調價門檻提高對防范開發商“坐地起價”仍有積極意義。
上海德佑地產研究主任陸騎麟認為,“一房一價”如果只允許開發商下調價格,不能上漲,那么很多開發商對項目的報價有可能會過高而偏離實際市場價,為其未來價格上漲做前期準備,這樣“高報低開”的結果不僅讓“一房一價”的政策形同虛設,反而會導致房價上漲,誤導購房者。因此“一房一價”在執行中要嚴格,同時懲戒力度要大。
《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要求,對取得預售許可或者辦理現房銷售備案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要在規定時間內一次性公開全部銷售房源,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
“這對捂盤惜售、虛假銷售、哄抬房價等違規行為將嚴格限制,但關鍵還是要看執行情況。如果嚴格執行,開發商‘饑餓式’營銷將很難得逞。”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分析師薛建雄稱,目前開發商大都是“少批量多批次”的開盤策略,少批量推盤能夠營造良好的銷售勢頭,而且開發商也可以借此試水市場,更為靈活地把握消費者動態,適時調整后續的推盤數量和定價策略。據悉,上海市房地產管理部門等已就執行“一房一價”進行政策細化,以確保落實。
來源:新華社(記者 魏宗凱、葉鋒)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