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性餐盒堆積如山(資料圖片)
飯后剩菜打包,這已經成為大家很習慣的事情,而這個司空見慣的舉動,也帶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國每年大約要消耗掉150億個一次性餐盒,而這其中有一半不合格,一些偽劣的餐盒,甚至被冠以毒飯盒的稱呼。
一次性餐飲具行業存在十大隱憂問題
早在2006年9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啟動了對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對可降解等一次性餐具產品也公布了質量安全認證,簡稱“QS”認證,可是4年多過去了,一次性餐具產品的安全依然堪憂。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布了涵蓋一次性餐飲具的生產、銷售、應用各環節的年度報告。報告中指出,“一次性餐飲具行業存在十大隱憂問題”。
這十大問題有一半涉及一次性餐飲具生產時違規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添加劑、工業原料的問題。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質監部部長段玉靜指出,我國每年約有150億只的一次性餐飲具用量。在激烈的競爭和利益的驅使下,不法企業在利益的驅使往往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根本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她向記者們展示了市場上銷售的幾款紙質水杯。
段玉靜:市場上看到的紙杯可能有一些它的直板紙是用回收紙來做的,這個有可能是用的垃圾紙,回首來做的紙板,另外現在紙北上面都覆上一層塑料末,這個塑料膜有可能是用回收塑料來噴涂上面去的。還有一個它外面印刷的是含苯的油墨,這個印刷起來顏色非常的鮮亮,但是這種苯非常容易殘留,一個飲用的時候對人體有危害,另外在印刷的過程當中對生產車間的工人也是有很大的危害。
北京有衛生許可證的僅十幾家 過半數無營業執照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我國著名食品安全與環境問題專家董金獅教授介紹說,北京目前有一百多家生產消毒餐具的企業,有衛生許可證的僅十幾家,一半以上甚至連工商營業執照都沒有。產品衛生很難保證。他指出即使是有許可證的廠家有時候為降低成本也大量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董金獅:現在餐飲具出現的問題就是說有些企業不用食品級的原材料生產,它用的是工業級的,名是一樣的,但是它的安全性能不一樣。第二個有好多企業用廢塑料來什么,價格更低,但是廢塑料來源很復雜,比如有些來自于化妝品盒,醫療垃圾,甚至于有些來自農藥瓶,等等他們經過加工以后再做成食品容器,里面有毒有害的物質我們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
董金獅教授指出,現在有些企業仍在違規使用費食品級添加劑。
董金獅:有些企業把工業級的石蠟加到餐盒里面去,石蠟里面有多環芳烴,這個物資是個致癌物資,還有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加入工業級的滑石粉、碳酸鈣,這些物質人吃的多了,容易導致膽結石、腎結石、便秘這些疾病,這些物資既可以作為工業使用,也可以作為食品級使用,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往往不采購食品級的,那么這樣的消費者被動的使用了這些不合格的,甚至有毒有害的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