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我們的理性自覺
群體無意識在古斯塔夫·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中的論述,被描述得過于強大。事實上通過理性地認識和科學的管理,群體心理和群體行為未必如我們以往認知的那樣無法捉摸、無從把握。在今年震驚世界的日本地震海嘯災害面前,日本民眾通過長期的訓練所表現出的井然有序令人印象深刻,在巨大災害面前他們并未驚慌失措而是進退有據地實施避難。
在這起上海跳樓事件之中,幾位市民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據《中國青年報》記者報道,在女孩準備跳樓的現場圍觀者中,93歲的周澤驊老人引人注目。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平日都靠輪椅代步,然而在這危急關頭他擔心自己勸慰的話女孩無法聽清,便從輪椅中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他的努力令人感動。
一位穿著白色短袖T恤的小男孩一直大叫:“姐姐,你不要跳啊!”而80歲的金老太自打發現了這個女孩的跳樓意圖后,整個下午就從沒有放棄勸解。他們的言行領身后起哄者的行為成為了一道丑陋的背景。
“人命關天,我只想著別讓他去跳。能讓他活下來,我好開心啊!”8月9日,在同樣面對試圖輕生的男青年的時刻,深圳少女劉文秀選擇了獻上自己的“天使之吻”,她不僅挽回了小伙子的生命,更加展示了中國當代年輕人對于生命的尊重。
在“7·23”溫甬線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之后,自發趕來救助傷者的村民和溫州市民也詮釋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群體溫情。因為這一個個事例,我們也不該放棄對于改善當前現狀的努力。
群體性心理是可以被認識和改善的規律性問題。在未來難免會再度發生的群體事件中,通過認識和掌握社會心理規律,進而更加妥善的處置,才是我們思考問題的應有方向。
從我們個人來講,理性的頭腦和積極的行動尤為可貴。在可能面對的群體暗示甚至群體壓力面前敢于站出來捍衛自己的道德自覺,因為在我們共同生活中的這個社會中,每一個站出來保護其他成員的行為都會促成更多的積極回應,一傳十十傳百,每一次對他人的幫助都是對我們自己的幫助。
不僅如此,政府層面對于此類事件的應急處理安排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此次上海跳樓事件為例,事發之后數小時并未出現談判專家或者心理疏導人員進入現場,對于現場起哄人員的控制也并不到位。這都是有待于提高的方面。
對于這類事件,其實是有處理先例的。2009年9月20日,江西上饒中心廣場附近的三清公寓樓頂上演驚險一幕,一名21歲小伙爬上三清公寓14層樓頂欲縱身跳下,聞訊趕來的特警、民警和消防戰士迅速展開營救行動。
正當各方面人員為解救小伙子而努力時,從對面的“時代廣場”窗口突然傳出一男子大聲喊:“快跳呀,有種你就跳!”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緊張起來,聽到男子的起哄聲,特警立即跑上“時代廣場”,并在該大樓16樓一房間內,將起哄男子控制住。
凌晨時分,跳樓小伙被成功營救。21日,這名起哄男子龔某因涉嫌阻礙執行公務被派出所治安拘留。
輕生的情況難免還會發生,如果圍觀起哄甚至挑唆當事人而釀成慘劇的情況再次出現,那將是對民眾社會信心和主流價值觀的巨大傷害。每一個因絕望或者意氣用事縱身一躍的當事人都身負著一份善良者的關愛,我們絕不能讓這些關愛和寶貴的生命消逝在冰冷的地面上。
最后,希望這次在上海墜樓的女孩能夠早日康復。
來源:半月談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