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與現實的三種距離
蘇州外企白領:
有房貸無汽車,不想為高薪跳槽
李俊今年剛滿30歲,本科畢業后一直在蘇州一家德資企業工作,現任主管技術的高級工程師。妻子中專畢業后在一家合資企業做質量控制工作。家里有一個3歲的兒子。平時工作很忙,好不容易遇上小長假,他覺得應該帶家人出去散散心,特別是孩子應該出去轉轉。這幾天他正和妻子商量著清明期間的出游計劃,其實也就是帶兒子去蘇杭周邊轉一轉,一般都是去動物園、植物園這樣的地方,花費控制在1500元左右。像這樣的短途旅行,他們一年會有兩三次。
雖然是令人艷羨的外企白領,可是李俊卻輕松不起來。他的每月稅前基本工資能拿到7000元,稅后5600元;每年發13個月的工資,另外每年的獎金和出差補助約有35000元。妻子失業前每月工資是3500元,稅后2975元。另外,李俊周末還會去一家親戚開的小廠子幫工,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這樣算起來,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大概有161500元。
常聽到周圍同事抱怨工資低,李俊也深有同感。他在蘇州買的房子,首付是借親戚的,目前每個月要還2400元左右的房貸;兒子上的是1800元/學期公立幼兒園,再加上日常開銷,也所剩不多。他一直想買輛汽車,結束自己天天騎電動車上班的辛苦日子。可是最近妻子又失業了,權衡再三,他還是覺得自己承受不了經濟上的壓力,只得把買車的計劃作罷。
周圍有很多德國同事,據他了解,在德國,中產階級應該是有不用還貸的房子,有不用還貸、折合人民幣15萬元以上的汽車,家庭收入大于10000歐元/月,每年能享受30天以上的帶薪休假。“現在中國很多所謂的白領都被房子、車子壓得喘不過氣來了。這樣的群體怎么能是中產階級呢?就我的情況而言,整個家庭稅后收入15000元/月才能算中產階級。”李俊說,“周圍同事跳槽的很多,都說工資是‘跳’出來的。可是僅僅為了提高工資去跳槽畢竟還是下下策。”李俊認為,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后,要一年左右才上手;這個時候去跳槽,雖然待遇能提高一些,但對個人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是很不利的。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馬原
相關新聞:
“中產”與現實的三種距離
內地“中產”家庭成移民主力 八成因子女教育
中產陷入焦慮 在現實和理想夾縫中左沖右突(圖)
中國養老困局:今天的中產明日將無力養老
社科院:我國23%人口跨入“中產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