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具有同樣的安全性]
[近千網友試吃轉基因大米 專家稱轉基因大勢所趨]" />
與傳統食品不同就是轉基因?
【回應】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黃瓜都不是轉基因食品
網上流傳一份轉基因食品名單,包括“圣女果、大個兒彩椒、小南瓜、小黃瓜”。對此專家并不認同。
中國農科院生物所研究員王志興說,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櫻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種,只是因為個頭小、采摘不便、產量低,最早僅作為觀賞用,后來發現食用方便,口味經過改良后逐漸流行。個頭小是天生的基因差異,不是轉基因的結果。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員吳剛表示,圣女果更接近人工馴化前的野生狀態,其實野生的板栗、核桃、蘋果等也都遠小于常規栽培品種。人類馴化野生植物一般是為了提高產量,主要做法是增大果實,但隨著人們對食品要求的多樣化,出現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早春紅玉西瓜等。這些小型化品種都來源于帶著祖先原始基因的種質資源,與轉基因無關。
吳剛說,小南瓜和小黃瓜也不是轉基因食品,僅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黃瓜。如果繼續在田間種植,小南瓜和小黃瓜最終會生長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黃瓜。
關于大個兒彩椒,吳剛表示,大個兒彩椒含有不同類型的花青素,表現為更豐富的顏色。花青素的變異在植物中很常見,像鮮花同一個品種就有不同顏色,蘿卜也有紅蘿卜、綠蘿卜、白蘿卜等。“我國曾經批準過抗病毒甜椒的商業化種植,但與常規甜椒相比,轉基因甜椒并沒有明顯優勢,因此被市場自然淘汰。”
吳剛說,在有些品種中,突變產生的顏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顏色,成為栽培品種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蘿卜以紫色居多,現在最常見的橙色胡蘿卜是荷蘭育種家根據荷蘭國旗顏色選育出的。因此,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果蔬,其顏色跟轉基因沒有什么關系。
王志興解釋,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顏色,是天然存在的遺傳基因差異,并非轉基因的結果。比如彩色棉花從古就有,但由于彩色棉花纖維短、強度差,過去很少種植,而現在因為不染色吸引了部分消費者,農民就開始種植了。彩色辣椒也是天然存在的,只是過去未大面積種植,普通消費者很少見到。
吳剛表示,以上這些瓜果蔬菜都是常規育種手段非常容易做到的,用轉基因反而是不經濟的做法。“常規育種主要通過選育獲得具有新性狀的新品種。這里面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選’。自然發生的基因變異,往往也是隨機發生的。”吳剛解釋說,“無論大小、顏色,在自然界的自然突變體中,都可以找到。育種家做的工作僅僅是將這些突變體找到,并和其他好的性狀聚合到一起,成為品種。”
吳剛介紹,番茄、甜椒、南瓜、黃瓜在國內外都曾有轉基因研究并獲得轉基因植株,其中僅有番茄與甜椒獲得過世界范圍內商業化種植的批準。商業化種植過轉基因番茄的國家有美國(6種)、墨西哥(3種)、日本(1種)、中國(1種,“華番一號”)等。
吳剛解釋,早期沒有延熟番茄,轉基因的延熟番茄儲藏期長是個優勢。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育種家們獲得了非轉基因的延熟番茄,轉基因番茄在儲藏方面的優勢不再,產量低就成為很大一個問題,又因皮厚口感差,直接被市場淘汰。
“自從1998年以來,全世界已經沒有新的轉基因番茄獲準商品化種植。在我國,轉基因番茄已經退出市場。”吳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