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17日宣布,該校教授張大兵領銜的團隊研發出多項水稻分子育種新技術,經培育,諸如“金匯優50”等品種的水稻不僅口感較普通大米更為香軟,還可降低種子用量和施肥量約20%。
據透露,這一品種的大米將在2到3年內出現在上海市民的餐桌上。
張大兵介紹說,雄性不育系的發現和利用,是雜交水稻體系的核心,為了系統研究水稻育性發育的分子機理并在生產中應用,其團隊圍繞雜交水稻新技術新方法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
“我們利用上海地區推廣的常規水稻9522為基礎,建立了大規模水稻突變體庫、分離了30多個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關鍵基因、選育了新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并開展了雜交水稻分子育種。”
據悉,該研究團隊從實驗室基礎研究到產學研相結合,目前已擁有五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親本和雜交組合。
其中“金匯優50”這一品種的水稻,不僅能抵抗上海地區主要病害,還能節肥30%。該品種不僅外觀米質好,而且蒸煮米飯柔軟可口。該品種大米曾參加2012年上海市市民品嘗會,獲得市民的交口稱贊。而被稱為“高富帥”的“早豐優69”也是一種新型大穗型秈粳交超級雜交稻,科學種植可降低種子用量和施肥量約20%,預估每畝較現有雜交稻品種可增收350元以上。
目前這些品種的大米仍處于小面積種植中,據介紹未來2-3年,“早豐優69”、“金匯優50”等優質大米就將與上海市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