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情理之辯
刑法專家孫國祥認為
直系親屬犯窩藏罪可從輕處罰
“從情理上說,如果是直系親屬故意窩藏、包庇犯罪分子,或者幫他毀滅證據,與一般社會人員相比,在量刑時會輕一些?!蹦暇┐髮W刑法學教授孫國祥談到這起案件時,作出上述表示。
在常州武進這起案件的“構罪”上,孫國祥認同法院以幫助毀滅證據罪、窩藏罪來定罪,但在量刑方面,孫國祥提出了不同見解。
直系親屬在量刑方面可以從輕處罰
對蒙某的犯罪行為,法院一審認定蒙某情節嚴重,以幫助毀滅證據罪、窩藏罪,兩罪并罰判刑4年。
孫國祥教授說,根據刑法,幫助當事人毀滅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蒙某“情節嚴重”是指幫助兒子燒毀了帶血衣物,而兒子搶劫殺人屬于嚴重刑事犯罪分子。不過,公安機關很快抓獲兒子韋某,可見血衣作為證據的重要性是有商量余地的。作為一個母親,這樣選擇是出于親情本能,從情理上可以理解,從量刑上個人覺得是應該從輕處罰的。
再看窩藏罪的量刑,根據刑法,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是指窩藏罪行極其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該案中,蒙某給了搶劫殺人的兒子2000元跑路錢,是否算得上“情節嚴重”,乃至于必須判處實刑而非緩刑來懲戒,孫國祥教授認為,這一點值得斟酌。
判罰不能忽視“親情倫理”
“母親勸兒子自首沒成,給兒子2000元跑路,對其判處實刑的確有法可依。畢竟,對近親屬窩藏、包庇已犯罪的親人,現行法律沒有明確可以免除處罰。”不過孫國祥教授認為,現在的判罰有點兒重,從法律的社會效果來看,從輕處罰乃至判處緩刑也未嘗不可。
事實上,在現實司法實踐中,親屬對犯罪分子“知情不舉”,公安機關通常不會追究,法院也不會去處以刑罰。所以,很多學者認為,近親屬即便窩藏了犯罪分子,從“親親相隱”的傳統來看,也不應該構成窩藏罪。
孫國祥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的刑事處罰大多強調“社會利益為重”,而忽視親情倫理的重要價值。但從長遠來看,親情倫理是社會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到對維護社會和諧,小到對家庭成員糾正錯誤,都有極端重要的意義。該案的判罰就涉及到價值選擇的問題?!胺墒侵尾【热说?,只要能起到懲戒作用,杜絕當事人再犯罪的可能,那么在量刑時就應當能輕則輕?!?/p>
新修訂實施的刑事訴訟法在免除近親屬質證義務方面,明確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用必須出庭指證親人犯罪,這在維護社會親情倫理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也算是一種信號。(記者 于英杰)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