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審判
排除一切法外因素的干擾
9月26日,李某某強奸案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這起案件從案發到一審,始終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新聞記者持長槍短炮守在法院門前,捕捉案件審判的每一個細節;網絡上,“事發經過揭秘”、“案件真相”等微博、帖子不斷翻新;要求嚴懲的聲音和要求全面公開案情的聲音不絕于耳。司法審判處于360度的聚光燈下,置身于輿論的漩渦之中。
“這起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犯罪,依據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不能公開涉案未成年被告人的信息;強奸案件還涉及個人隱私,依據法律,受害人信息和案件詳情也不能公開。法院應該頂住輿論要求全面公開的壓力?!笔锥紟煼洞髮W教授席小華說。
一審宣判后,審理此案的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就案件審理情況向媒體進行了通報。海淀法院審委會委員范君說:“因本案涉及未成年被告人身份信息保護、犯罪記錄封存,法院對宣判工作采取了必要的保護措施。同時,為保證宣判公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京法網事’對案件宣判情況進行了微博播報。”
“在輿論如此的壓力下,法院經受住了考驗,做到了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為任何輿論所左右。”席小華如此評價。
如何平衡獨立審判和輿論監督的關系?《意見》提出,要研究和把握自媒體時代輿情與司法審判相互影響的規律與特征,加強對網絡輿情的分析研判,正確對待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勇于糾正工作中的缺點,及時彌補工作中的不足,敢于抵制非理性、非法的訴求以及惡意的輿論炒作,善于正面引導社會輿論,逐步形成司法審判與社會輿論常態化的良性互動。
除了輿論,法院審判還可能面臨來自各方更加隱蔽的干擾?!叭嗣穹ㄔ阂婪í毩⑿惺箤徟袡嗍菓椃ǖ囊豁椩瓌t。法院要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排除權力、金錢、人情、關系等一切法外因素的干擾?!弊罡叻ㄑ芯渴抑魅魏乞v說。
對此,《意見》提出,不斷健全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制度機制,堅決維護憲法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各級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和副庭長,要堅決支持合議庭和獨任庭依法公正審理案件,上級法院要堅決支持下級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
權利保障
更加重視律師作用的發揮
10月31日,陜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龔愛愛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案作出二審判決。此案一審時,辯方曾稱,龔愛愛任職的陜西省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系民營企業,龔愛愛既非國家工作人員,也非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人員。對于這一意見,法庭予以采納。
回顧近段時間以來,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案件審判,法院都會特別強調,“被告人和辯護人的辯護權得到充分保障”。
“尊重和保障辯護權,是刑事訴訟法十分重要的原則。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將打擊犯罪和保障人權并列,就是要改變過去長期存在的忽視辯護意見的傾向。只有控辯雙方地位平等,辯護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才能保證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陳衛東說。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姚克楓向記者介紹了過去時常出現的現象:有的是法官不尊重律師,常常無端打斷律師在庭審中的發言;有的是律師違反法庭紀律,不聽從審判長對庭審的把控。有的是法院制造障礙,使律師會見難、閱卷難;有的是律師惡意投訴,詆毀法官、法院聲譽。如何處理好法官與律師的關系,成了一個難題。
對此,《意見》提出,高度重視律師作用的發揮。理解并尊重律師的職業立場和關切重點,切實保障律師在審判過程中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律師依法行使閱卷、舉證、質證、辯護等訴訟權利,認真對待并全面回應律師對案件處理的主張和意見。進一步規范法官與律師的關系,在訴訟活動中各司其職、彼此尊重、互相監督。完善律師對法官違法行為的投訴及反饋機制。依法處理律師違反法庭紀律,惡意投訴,詆毀法官、法院聲譽等不當行為。
談到最近一系列熱點案件的審判對人們樹立法治觀念的影響時,孫軍工說:“在人民法院組織法里,有這樣一條規定——‘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于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這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神圣職責。只有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才能肩負起這一神圣職責,助力法治中國?!?記者 徐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