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四年老人遺體信息卡變色泛黃
通州殯儀館儼然成了柴玉吉老人的歸宿。
四年前的初春,寒冷依舊侵襲著人們的肌體,而柴玉吉老人的遺體就是在這時被送往殯儀館的。
在經過一系列程序后,她的遺體被暫時放入一個冷藏柜中,等待擇日火化。然而,讓殯儀館的工作人員想不到的是:四年過去了,柴老太的遺體依然存放在這里。
在殯儀館冷藏柜使用一覽的記事板中,共有85個小夾子,每個夾子代表一個冷藏柜,夾子下留存有信息卡的就代表該遺體還未火化,柴玉吉老人的信息卡就在其中。
如今,這張記載柴老太信息的白色卡片,陪伴她走過了四年的歲月,早已變色泛黃……
距離通州殯儀館13公里外的張辛莊村就是柴老太生前的家。
再次走進這里,已今非昔比。街道兩旁的店鋪比四年前更齊全,街道上人頭攢動,四年前那個在此發生的震驚事件仿佛已被人淡忘。
幾位本村的老人笑呵呵地坐在巷口曬著太陽。一個中年男子騎著三輪車經過,大家用余光瞥見后輕聲嘀咕了起來。這名男子就是柴老太的三兒子程一平,不久前剛從監獄服刑回來。
四年前,柴老太的尸身就是從這個巷口抬走的,而她的死始終是村民們最諱莫如深的話題。
許多人至今還記得老人在死前一個月那聲凄厲的喊叫:“老伴啊!你走了沒有人管我了!”然而,這最后的掙扎沒有喚起任何人的注意。
“幾個兒子把親媽餓死了。”提起柴玉吉老人的事,村里人依然感嘆不已。正在門口晾曬糧食的大媽為難地說:“他們家的事兒說不清,我說誰不對都得罪人……”
曾養育了五個兒子的柴玉吉老人為何會被餓死?一切還要從一份分家協議說起。
1982年3月,柴老太的丈夫老程為防止自己死后孩子之間因財產引起紛爭,和五個兒子簽訂了分家協議——五間房屋每人一間,總共作價500元,房屋錢款由老五交付各兄弟后歸老五所有;父母由兄弟輪流照顧。然而老五程一禾一直沒有把老宅過戶到自己名下。
協議分家 兄弟之間搶房矛盾激化
2007年,老五程一禾去世了。年底,柴老太又因摔斷腿住進了醫院。住院期間,幾個兒子因為醫藥費的報銷問題在不到十天的時間里,將老人轉院了三次,并且因為醫藥費的分攤鬧上了法庭。
隨著通州新城建設速度加快,房產價值驟增。幾個兄弟重新提起本來屬于老五的老宅歸屬問題。
“老五死后,老二和老四想重新分家產,我和老三不同意,他們這么做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程一民說,因為這個事村治保主任調解了很多次,但是始終沒有解決。
柴老太出院后,腿還是殘疾了,加上眼睛白內障看不清東西,生活無法自理。四個兒子便商定輪流贍養母親,交接地點就定在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