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也指出,真正的老年代步車是一種醫療器械,速度基本控制在每小時5至10公里以下,以速度低、剎車靈、安全可靠為標準,而且不能在機動車道上行駛。而現在公路上行駛的所謂“老年代步車”主要是指以蓄電池或者燃油驅動的非法組裝、拼裝的三輪或者四輪車,是銷售商或廠家為滿足消費者需要而自行延伸出來的產品。
老年代步車存在4大安全隱患
中消協給所謂的老年代步車“匯總了”4大危害:
一是安全隱患大。這種車起步猛、底盤輕,特別容易發生傾斜。剎車構件比較單薄,零件容易損壞,故障率高,且需要很大的力量踩到底才能剎住,對于反應較慢的老年人來說非常危險。同時,這些車輛沒有進行碰撞測試,也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對老年人來說危險系數極高。
二是無牌無證上路行駛。目前市場銷售的老年代步車不符合辦理車輛注冊登記的法規要求,按照規定不準上路行駛,也無法取得汽車牌照,但部分經銷商在銷售時故意隱瞞此類事實。
三是違章行駛。老年代步車的使用者很多沒有經過駕駛培訓,導致在駕駛過程中經常發生闖紅燈、占用快車道不避讓、亂掉頭、越線停車、違法亂停放、逆向行駛、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等違法行為。
四是非法營運。個別老年代步車從事非法營運活動。更為嚴重的是,老年代步車信息沒有納入公安交通管理系統,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因沒有合法的登記手續,沒有牌照和保險,乘車人的權益沒有任何保障,難以獲得賠償。
本報記者 楊濱D044
報道回放
代步車行駛中自燃
本報2012年10月24日8版報道:23日下午4點左右,北四環東路輔路,一輛老年代步車行駛中發生自燃。駕駛這輛車的68歲老人說,他開著車在路上正常行駛,突然座椅下方開始冒煙。他趕緊停車,剛把座椅掀起來,下面的電瓶就躥起了火苗,緊跟著整輛車都著了起來。
代步車滑落河中
本報2013年9月1日5版報道:8月31日8時許,通州區通燕高速橋下二道閘小道旁,一輛被困水中一夜的老年代步車終于被拉上了岸。原來,前一天晚上,車主駕駛代步車行駛到此處,因想下車方便,便將車停在岸邊,哪想到代步車竟溜到了河里。
記者快評
老人出行誰來保障?
和日本、歐洲一些國家滿大街都是行動遲緩的老人不同,在北京,越是熱鬧的繁華地區,能見到的老人就越少。路太寬過馬路不方便、便道亂停車讓行人無路可走、非機動車道日益狹窄還經常被汽車擠占……在發達國家擁有最大路權的老人、殘疾人群體,在國內恰恰是最弱勢的。
記者采訪到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汽車社會的文明標志應該是讓老人、殘疾人、行人、特種應急車輛、公共交通車輛、普通小客車和一般公務用車在法律框架內依次享有優先路權,而國內的交通管理還處于追求效率和車輛通行速度的階段,“汽車文明”暫時還難以提上日程。這種情況下,合理合法地保障老年人的出行權利,確實是一件難事。
本報記者 安然J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