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展示醫院改制的通知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導讀:市民王先生的母親四年前成為植物人,這一年多都在一家醫院住院,大約半個月前,住院部部分病房要改建為養老院,要求病人轉院。由于養老院不屬于醫保范疇,王先生負擔不起相關費用,但是聯系其他醫院,都被以怕病人“壓床”等理由回絕。專家稱,這類長期臥床病人,既不需要經常治療,住在普通養老院又無醫保保障,所處“地位”確實很尷尬。
現象
醫院改制 病人沒了醫保
“現在我們還能去哪兒呢?”市民王先生這段時間頗為焦慮,他的母親四年前因血壓高致腦溢血,身體處于植物人狀態,這一年多都在煉焦化學廠醫院住院,大約半個月前,醫院的一張要求病人轉院的通知徹底攪亂了他的生活。
這則通知在11月初就有了端倪,當時,焦化廠醫院的住院部決定在明年改為養老院,當時傳出的消息是病房被平分為住院區和養老院區。11月28日,院方加快了重整的步伐,貼出了要求病人轉院的通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王先生手中看到了這份蓋有北京煉焦化學廠醫院公章的通知,通知上稱,醫院將進行整體調整,重點圍繞養老院和社區衛生服務開展工作,同時對現有病房進行改造。院方決定自12月1日起不再接收新的病人,同時按醫保要求也不再辦理重復住院手續,請住院病人及其家屬于2013年12月30日前自行辦理轉院手續。
“住院部調整為養老院我沒意見,但是總得把病人安置了吧。” 一紙通知,讓王先生的母親面臨無院可住的窘境。王先生急了,其他病人的家屬也按捺不住,紛紛與院方進行交涉,王先生說,院方為病人們尋找了三家醫院,分別是國濟中醫醫院、黎明醫院和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黎明醫院和偉達醫院由于離家較近被王先生“相中”,然而,這兩家醫院卻答復沒有床位。另一家國濟醫院雖有空余床位,但地點卻遠在西三環的蓮花橋,離王先生所住的勁松社區有些距離,且基礎設施并不完善。
王先生說,醫院在發出通知前就已經終止了母親的住院醫保,王先生的母親只能自費。“這不是逼我們趕緊走嗎。”截至今日,王先生的母親已經脫離住院醫保的“軌道”一個月了。王先生自己算了一筆賬,在醫保保障期間,一個月大概要花費1500元左右的治療費,而在自費期間,一個月最少要花費2400元的治療費,而這2400元還不包括更換尿管、胃管及買藥的費用。“自費太貴,我們最近只能省著。”王先生說。他可以為母親選擇留在醫院按養老方式住院,但這便脫離了醫保的覆蓋范圍。
王先生說,與他母親處于相同境遇的病人還有近30個,他們大多患有重病。目前已經有幾位老人轉院離開了,還有5位老人已經被國濟中醫醫院接走。“不給安排醫院怎么行。”一位病人家屬李先生說,他最近也在打聽轉院的事,先后考察了幾家醫院,但目前他的患病親屬還沒有找到“落腳之地”。另一位病人親屬張先生對焦化廠醫院推薦的幾家醫院是否有床位表示懷疑,“那個國濟醫院就給15個床位,其他病人怎么辦?”李先生堅稱必須要得到一個說法。一位護工說,醫院就要整改了,他們也要離開這里另謀生路。
醫院一位負責人稱,醫院也盡力為病人尋找醫院,但很多醫院床位緊張,一時半會兒很難容納這么多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