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評價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作為我國從事25年大學評價研究的資深學者,1989年發布了中國第1個多指標大學排行榜,對于中國的大學評價研究工作,蔡教授表示,自從1987年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蔣國華教授等公布中國第一個大學排行榜至今近 30 年來,經過全體大學評價參與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中國大學評價工作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相關的學術理論和實踐應用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但能持續從事大學評價研究的學者和團隊不多。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最終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也為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帶來的新的問題,存在眾多理論問題尚待解決。
21世紀的中國大學評價不能固執于上個世紀的評價思想,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廣泛地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蔡言厚教授強調指出,目前對中國高校的辦學評價不再是簡單的學生數量、SCI、EI或其他數據庫的論文和專利數量等規模指標的比較,評價者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與學習,正確認識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關系;正確認識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院校的辦學差異和發展定位,處理好辦學規模指標和質量指標的關系;充分認識“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的深刻內涵,認識不同類型人才的社會貢獻和評價標準…,可以說中國大學評價工作任重而道遠。